第八节 伦敦塔中的王子(第3/4页)

爱德华五世的王位继承合法合情合理,毫无半点争议,格洛斯特有苦难言,他将数名御前会议大臣罢免,换上自己人,仍无法阻挠加冕礼。三名德高望重的主教忠于爱德华四世,坚持己见,他们的言论颇有分量,其他贵族、乡绅就算不喜欢伍德维尔氏,也认为主教们的意见十分中肯,何况格洛斯特担任护国公的目的已达到,无充分理由阻止加冕。若爱德华五世如期举行加冕,格洛斯特等人的计划就泡汤了,伍德维尔氏回归朝廷是早迟的事儿。

格洛斯特通知约克郡的家臣,声称王后及其家族准备毁灭他和白金汉等高贵的王室血亲,要求他们发兵南下支援,很明显他已决定以北方武装为后盾发动政变。6月13日御前会议正商讨新王加冕事宜时发生惊人一幕,格洛斯特突然生气地猛击桌子,指着黑斯廷斯大喊“叛国贼、叛国贼”,一队卫兵冲进来抓捕黑斯廷斯,黑斯廷斯的侍卫与之发生打斗,室内一片混乱,黑斯廷斯最终被擒获,这位陪侍先王几十年的宫廷权贵被押到外面迅速斩首,三位大主教和其他几名御前会议成员身上挂彩,但他们未被杀害,仅遭到监禁。

黑斯廷斯突然遇害令人震惊,对其中原由的解释因为缺乏坚实资料众说纷纭,以下说法似乎最符合事件发展的逻辑:黑斯廷斯感到格洛斯特未坦诚把自己当盟友,而是与白金汉结盟,重用带来的北方家臣,颇有悔意;他发现格洛斯特野心超出自己预期,并不仅仅满足当上护国公压制伍德维尔氏,而想剥夺爱德华五世的继位权,黑斯廷斯可能又考虑与王后结盟,但无论如何,他肯定成了格洛斯特实现野心的绊脚石才会惨遭毒手。格洛斯特标榜宗教虔诚,砍三位碍事主教的脑袋他没那个胆魄,干脆杀掉黑斯廷斯以震慑其他反对者。

霍华德男爵总算逮到报仇的机会,转而投靠护国公,6月16日格洛斯特派他带兵包围西敏寺,要求王后将另一位王子小约克公爵交给坎特伯雷大主教,80岁的大主教对这次行动给予配合,但他本人对其目的不甚了解。霍华德诡称,新国王加冕,他的弟弟却躲在避难所里不合乎体统,在伦敦塔的小国王也需要有个伴儿,如果王后不答应要求,他们可能武力解决。大主教担心发生流血事件,苦口婆心说服王后,王后忍痛把儿子送出西敏寺。担心未来可能被一网打尽,多塞特侯爵随后寻机逃出西敏寺。

6月22日,圣保罗大教堂的布道会上,刚投靠格洛斯特的剑桥神学博士、伦敦市长爱德华·肖的弟弟拉尔夫·肖受命发表一番无耻演说,宣称爱德华四世曾与埃莉诺·巴特勒女士订过婚,他与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的结合属重婚,因此非法婚姻生下的儿子无权继承王位。拉尔夫·肖同时暗示,其实爱德华四世与克拉伦斯并不是第三代约克公爵的儿子,因为只有格洛斯特在发色、相貌和身高上与父亲最为相似。

拉尔夫·肖的说辞来自见风使舵的巴斯和韦尔斯主教罗伯特·斯蒂灵顿的建议,他们为讨好新主人不惜编造荒唐理由,不过是拾克拉伦斯早年的牙慧,同时把法王和沃里克编造过的谣言添油加醋发挥。之所以把克拉伦斯也编排进去,是因为在王位继承序列里,即便爱德华四世及其儿子都无权继位,也轮不到格洛斯特,克拉伦斯还留下一个独子——小沃里克伯爵。当然,如此布道肯定得到格洛斯特或白金汉的首肯,听众们惊得目瞪口呆,甚至有人发出嘘声。拉尔夫·肖因为这次布道身败名裂,承受不住坊间非议和道德压力,第二年羞愤而死。

事已至此,格洛斯特之心路人皆知,不会再有什么新王加冕礼,爱德华四世泉下有知肯定痛心疾首,无论如何想不到,最终篡夺儿子王位的居然是这位一向忠心耿耿的弟弟。权力是亲情的最冷酷杀手,格洛斯特为了篡位敢下血本,把两位兄长说成私生子,等于给父亲戴上绿帽,暗示母亲不守妇道,老约克公爵夫人塞西莉听闻此事气得破口大骂。

早在5月中旬,爱德华·伍德维尔的下属被利诱分化,向格洛斯特交出舰队,王家舰队司令流亡欧陆,伍德维尔家族唯一的抵抗力量瓦解。6月25日,白金汉召集格洛斯特同党开会,他称赞拉尔夫·肖的演说具有不可驳倒的雄辩性,大家共同草拟劝进表送到巴纳德城堡,请求格洛斯特登基称王,格洛斯特假装推辞再三后“勉为其难”同意了请求。同日,关押在北方庞蒂弗拉克特城堡的里弗斯和约翰·格雷均被砍下脑袋。第二天,格洛斯特在同党簇拥下来到威斯敏斯特宫登上王座,接受众人宣誓效忠。

重要威胁皆已清除,北方家臣和诺森伯兰伯爵已应召带兵进入伦敦护驾,安全似乎有了充分保障,7月6日,在重兵层层保护下,格洛斯特正式举行盛大加冕仪式,他就是英格兰历史上争议长达500年的著名国王——理查德三世。长期以来诺森伯兰与格洛斯特的关系并不和睦,因佃户和地产纠纷多次发生争执,爱德华四世生前曾亲自出面调解,目前看来诺森伯兰还是选择站到强者一边,但双方谈不上互相信任。老约克公爵夫人塞西莉未出席加冕礼,她无法原谅儿子玷污自己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