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1991年8月20日(第2/2页)

列别德将军返回空降兵总部,与卡尔普欣将军一起为贴近“白宫”选点儿。他后来回忆说:“从纯军事角度看,拿下这座建筑没有什么困难,但令人不解的是:这是何苦来呢!我见到围墙下面的人群,也和他们聊天、对骂,这都是一些普通而又正常的人。”亚历山大·列别德:《为强国感到难过》,莫斯科,1995,第400~401页。

当天上午,“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做出攻占“白宫”、拘留监禁叶利钦的决定,但这个决定后面没有任何坚定意志作支撑。大家都不清楚,由谁来执行这个决定,如何执行这个决定。这个决定并不是进行强攻的命令,只是可能使用武力的一个方案。格拉乔夫接到准备攻占“白宫”的口头通知以后,就马上与尤里·斯科科夫秘密见面,并把一切都告诉他。格拉乔夫特别提到,他没有向空降部队下达任何命令,也不准备做这件事。叶利钦从其他渠道得到了类似的信息,局势进入白热化。按照匆忙制订的方案,攻占“白宫”的准备工作由卡尔普欣将军总负责,他曾在1979年12月27日攻占阿富汗“阿明宫”的战斗中有过出色的表现。在这次强攻中,“阿尔法”小组应该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强攻定在8月21日凌晨3点。空降兵和特种部队先上,装备特种武器的“阿尔法”小组紧随其后。侦查结果显示,“阿尔法”小组很快就能占领“白宫”大楼,但这次行动将很有可能以“白宫”内外警卫和俄罗斯领导人被击毙的惨痛结果告终。“接下来怎么办?”——“阿尔法”小组的军官都在问自己,他们最后做出这样的决定,如果上面下达强攻“白宫”的命令,他们将拒绝执行这个命令。“阿尔法”小组的指挥官把这个想法和卡尔普欣说了,卡尔普欣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发动行动两个小时前,卡尔普欣给格拉乔夫打来电话。 格拉乔夫问他:“你在哪里?” 卡尔普欣答道:“距‘白宫’2公里,我对局势做了分析,已经做了决定。”卡尔普欣稍微沉默了一会儿,接着说道:“我不准备参加行动了。”格拉乔夫回答说:“谢谢你!我的人也不上。我不会再往前迈出一步了。”《阿尔法:克格勃的超级机密队伍》,莫斯科,1992,第202页。

空降部队离“白宫”很近,但他们没做攻占“白宫”的任何准备。内务部队和特种部队甚至还没有占领攻占“白宫”的有利位置。列别德在向格拉乔夫汇报阵地布置情况时说:“行动没有意义,会导致大量流血,军队将永远无法洗清掉这个罪责。”大家都知道1989年4月的第比利斯事件,更清楚人们后来对军队的那些责难。军队应该执行谁的命令呢?它能让自己的人民流血吗?

克留奇科夫和亚佐夫在后来的事件调查和回忆中都证实,他们没有向军队下达无条件攻占“白宫”的命令,当时所说的只是这次行动的准备工作。事实上,的确没有任何明确的、书面形式的进攻命令。亚佐夫回忆说,他在8月20日晚上就向军队下达了撤出莫斯科的命令,他知道格拉乔夫和列别德的立场,没有反对他们的做法。德米特里·亚佐夫:《命运的打击》,莫斯科,1999,第31页。其他人的证词也证明了这一点。“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崩溃仅仅几个小时,亚佐夫的一个副官就对外界说,亚佐夫是何等艰难地忍受着发生在8月19日和20日的一切,他的表现已经失常了。有人企图说服他下令动用武力,他坚定地回答:“我不想当皮诺切特! ”1991年8月27日《共青团真理报》。亚纳耶夫后来也几次宣称,他坚决不同意使用武力,而且要求克留奇科夫不要进攻“白宫”。的确,亚纳耶夫在20日这个晚上,从克留奇科夫那儿来到卢基扬诺夫那儿,又从卢基扬诺夫那儿到亚佐夫那儿,嘴里不停地重复一句话:“要是死一个人,我也没法活了。”临时代总统喝得醉醺醺的,在此情况下还有谁能下达明确的命令呢?

格拉乔夫已经通报斯科科夫:即便接到进攻“白宫”的命令,他的部队也绝不会动手的。尽管如此,“白宫”里的人还是在极度的恐慌之中度过了8月20日夜晚,他们不能准确把握军队的情绪和调动情况,只看到外面正在为进攻“白宫”做准备。并非所有人都能经得起恐惧的考验,希拉耶夫把政府机关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放走,自己也决定回家了。临走前,他给叶利钦和哈斯布拉托夫打了电话:“鲁斯兰·伊姆拉诺维奇!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今天晚上我们都要完蛋,我的消息很准确,让他们占领空楼去吧,我要回家了,再见吧!”叶利钦的脸都给气白了,他竭力挽留希拉耶夫,但都徒劳无益。1992年8月19日《俄罗斯报》。实际上,就是叶利钦本人也有些动摇。当天夜里,他在身边工作人员和警卫的强烈要求下,来到“白宫”地下室的停车库,那里停着一辆“吉尔”牌防弹车。警卫告诉叶利钦,他可以坐着这辆车从自动门突围出去,越过“白宫”附近的路障,闯入离这儿不远的美国大使馆。叶利钦没有接受这个建议,他说:“我哪儿也不去!”当天晚些时候,卢日科夫来到“白宫”。他后来回忆说:“随着凌晨3点的临近,‘白宫’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人们两眼盯着时钟的指针:2点50,3点,3点15,3点30。我们补充了一些武装人员,但很快就明白了:对方好像垮了,进攻的威胁被解除了。”尤里·卢日科夫:《濒临绝境的72小时》,莫斯科,1992,第77页。早晨5点,所有人都返回到“白宫”的5层。大家此时都知道,“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游戏已经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