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 立陶宛危机(第2/3页)

1月11日,就在苏军宣布必须将大量逃兵遣回营地决定之后,维尔纽斯的大街上出现了苏军的队伍,伞兵部队占领了立陶宛国土保卫局大楼。新闻大楼也被占领,立陶宛大部分报纸和杂志都在这座楼里。

军事行动的命令是由莫斯科的亚佐夫、普戈和克留奇科夫下达的,这是他们和戈尔巴乔夫商量以后做出的决定。戈尔巴乔夫在自己的回忆录中也不否认,是他向强力部门下达了"如果维尔纽斯局势失控、《萨尤基斯》运动和共产党之间直接发生冲突,可以采取相应措施"的命令。①为了控制当地局势,苏联国防部副部长瓦连尼科夫被紧急派往维尔纽斯。瓦连尼科夫将军和驻地军官交流之后,马上建议在立陶宛实施苏联总统直接管制,但戈尔巴乔夫否定了他的建议。戈尔巴乔夫的新闻秘书、他的传记作者格拉乔夫后来证实,戈尔巴乔夫在1990一1991年间已经失去了平时的自信和乐观。戈尔巴乔夫的助理沙赫纳扎罗夫甚至认为戈尔巴乔夫从前的政治意志已经"萎缩"。戈尔巴乔夫另外一个助理切尔尼亚耶夫回忆说,戈尔巴乔夫当时常常"陷入沉思",他有一种被人围追、筋疲力尽的感觉,对他的进攻来自四面八方。阿·格拉乔夫证实,克留奇科夫、亚佐夫和普戈都曾试图说服戈尔巴乔夫,波罗的海地区还没有完全丢掉,如果中央政权能提供最低程度的支持,当地"健康力量"完全可以让胆大妄为的民族主义者"恢复知觉"。在这种情形下,戈尔巴乔夫似乎觉得国家要他做出强硬决策。亚佐夫、普戈、克留奇科夫等人非常担心部署在立陶宛的卫戍部队已经被围困了,在他们几个人的逼供下,戈尔巴乔夫最终终于投降了。他挥挥手说:"你们试试吧!看看你们的'健康力量'有能力做些什么?对他们也没有什么更多的要求。"②

早在1月11日,"民族自救委员会"就在维尔纽斯宣布成立了,这个组织自称将有关"国家命运"的所有责任都承担起来,但没有对外宣布组成人员名单,目的是为了保护参与者的人身安全。"民族自救委员会"向常驻立陶宛的维尔纽斯卫戍区和波罗的海军区求援,苏联军队在l月12日控制了维尔纽斯电话局,并将其保护起来。同一天,戈尔巴乔夫在克里姆林宫召集总统新的协商机构--联邦委员会开会。这次会议的官方报道说,在苏联宪法和法律的基础上,通过政治方式解决立陶宛的问题是极端重要的,可是苏联法律在立陶宛已经失效。1月12日夜晚,坦克开进了维尔纽斯。13日凌晨l点30分,10辆坦克围住了立陶宛电视台大楼,克格勃特种部队强行占领了这座建筑。后来有消息说,当天晚上死了14个立陶宛人和克格勃特种部队"阿尔法"小组的一个队员,电报大楼也转到军队的控制之下,坦克和伞兵甚至开到了立陶宛最高苏维埃大厦附近,遇到保卫议会人群的阻挡才被迫停了下来。在此之前几个小时,立陶宛电台播出消息:莫斯科开始进攻主权国家--立陶宛共和国。朗茨别尔基请求市民的支持。来自乌克兰、亚美尼亚、白俄罗斯、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的代表也在这个夜晚赶到维尔纽斯。1月13日早晨,维尔纽斯卫戍区部队奉命撤回兵营。

l月11~13日发生在维尔纽斯的事件,成了民主反对派对戈尔巴乔夫和他周围小圈子发动强大政治进攻的借口。1月15日出版的《莫斯科新闻报》头版文章以"血腥的星期天"为大幅标题,下面刊登了报纸创立委员会的声明。声明标题是"不想退出舞台的制度犯罪",苏联总统、苏共中央总书记被列为立陶宛流血冲突罪人之首。1月13日晚上,莫斯科的民主派在马涅什广场组织了未经批准的集会,游行队伍来到苏共中央所在的老广场。叶利钦呼吁部队官兵不要对人民使用武力,然后飞往波罗的海,但他并没去立陶宛,而是飞到了爱沙尼亚。波罗的海三国和俄罗斯的最高苏维埃主席聚集塔林,他们谈好将相互支持,甚至呼吁联合国秘书长紧急召开国际会议,以便协调波罗的海国家的问题。

1月12日和13日,戈尔巴乔夫一直在莫斯科郊区的官邸里。他通过电话获得的都是相互矛盾的信息,但他没有发表任何声明。1月14日早晨,戈尔巴乔夫周围的部分智囊,如巴卡金、普里马科夫、伊格纳坚科等人,聚集到亚科夫列夫的办公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戈尔巴乔夫应该马上飞往立陶宛,直接在机场会见所有抵抗派别人士。如果需要的话,戈尔巴乔夫可以到立陶宛议会讲话,并且对遇难者的家庭表示慰问和同情,甚至不排除承认立陶宛独立。戈尔巴乔夫最初倾向于按照这个方案去做,他请亚科夫列夫准备材料,但一个小时过后,戈尔巴乔夫决定取消这次"非常访问",他拿出的理由是,在维尔纽斯目前的混乱情况下,苏联克格勃无法保证他的安全。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