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不敢忆衡阳(1944年4月~1944年12月)(第2/67页)

王耀武感激地望着俞济时,后者从王手里拿过《步兵操典》翻了两页,说:“嘿,薛伯陵也干这临阵磨枪的事!”

就在这年2月,王耀武被提升为第24集团军总司令,下辖第73、74、100军。

第24集团军这个番号先前属于第5战区,后归冀察战区,总司令为庞炳勋,辖其兼任军长的第40军和孙殿英新编第5军,驻河南。1943年,孙殿英降敌在先,庞炳勋被俘于后,两人都投靠日军了。蒋介石一气之下,将该集团军番号撤销。现在为了提升王耀武,又把这个番号恢复。王耀武的得力部下,刚从陆大特别班毕业的第57师副师长邱维达出任集团军参谋长,与王耀武关系很好的彭位仁为副总司令兼第73军军长,第100军军长施中诚转任第74军,第74军副军长李天霞升为第100军军长。

李天霞最终没坐到第74军军长的位子上。

李天霞先前统领的第51师是第74军3个师里获得奖章奖状最多的,无论从副军长的现职还是从抗战资历与战功上讲,王耀武卸任第74军军长后,李天霞做军长都是顺理成章的。李也这样认为,所以当王耀武提升的消息传来,身在贵州为军部训练新兵的他,已经做好启程赴前线接任军长的准备了,没想到却失算了。

对于第74军军长给谁当这件事,王耀武的想法是:如果没人提出不同意见,他就推荐李天霞;如果有,他就要总体权衡这件事。王耀武知道,第51师师长周志道不会反对李天霞继任;第57师师长李琰当师长没几天,也不会提不同意见;最关键的人物是张灵甫。张、李互相看不上,在军中不是秘密。王耀武呢,在关系上,跟张近,但跟李也不远。现在,他最关心张灵甫的想法。私下征求三个师长的意见时,反对李天霞做军长的,果然是张灵甫。

当然,张没有直接反对,而是说:“希望施军长回来。”

施军长,第100军军长施中诚,第57师前任师长,从第74军副军长的位子上调到第100军。张灵甫这话就很明白了,他不认可李天霞出任军长。

如果王耀武这时候硬叫李天霞做军长也没问题,因为正如上面说的,李做军长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是合情合理的,完全的水到渠成。但王耀武迟疑了。

首先,在张、李不合的情况下,如果李继任,对第74军来说就意味着内部不合,这是他不愿看到的;其次,王内心深处,还是希望两三年后张能做第74军军长。如果现在李做了军长,当日后他调升时,绝对不会推荐张接替他(从资历和私交上讲,如果李天霞做了军长,当李调升后,接任军长的必是周志道)。还有就是,军中有不少人在背后里说李天霞为人不行,罪名有两条:滑头与好色——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这就是人品问题。

经过各种考虑和反复思忖,王耀武最终决定牺牲李天霞。

就这样,王耀武向重庆推荐第100军军长施中诚接替第74军军长,又推荐李天霞继任第100军军长。明眼人自然看得出来,老实巴交的施中诚不属于第74军嫡系,他过来只是个过渡,为将来张灵甫做军长铺路。

李天霞就这样被坑了一道,不但没当上第74军军长,还被调出了该军系统,其内心之愤愤是可想而知的。几年后,当张灵甫被包围在孟良崮时,李天霞离之最近却故意徘徊;至于被围的张灵甫,宁愿向更远处的胡琏求救,也不愿向李天霞低头。

继续说衡山的故事。

因二战大局已定,日本投降只是个时间问题,其发动大会战的几率很小了,所以蒋介石颇为闲暇地在南岳停驻两周,不时带着宋美龄观赏衡山景致。按费异常回忆:“有一次,蒋氏夫妇坐在一块石头上休息,对面茅屋的窗口里有一个老太婆探头探脑地偷看。蒋看见了问:‘老太太,您为什么把门关着?’老太太说:‘是宪兵要我关的。’蒋介石说:‘宪兵糊涂,宪兵糊涂。’我听了吓了一跳,幸好没有人怪罪于我,才安下心来。又有一次,蒋氏夫妇竟到南岳山下小街上散步,一群小孩跟着喊,我怕做‘糊涂宪兵’,不敢上前拦阻,却忙坏了林蔚。”

叫蒋介石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他流连南岳时,东京大本营正准备以河南黄河铁桥为起点,发动一次自战争爆发以来乃至于日本现代陆军建军以来规模最大的大陆穿越战。

关于“一号作战”的动因,前面已经提到了。

计划的策动者陆军参谋本部作战部作战课长服部卓四郎早就断言:美国人切断日本海上交通线是迟早的事,海上交通线最迟到1944年秋就将不保,为此必须在大陆上开辟一条新的交通线,这个交通线将从东南亚的越南一直到中国的东北,经朝鲜半岛,连接到日本本土。而要想开辟这样一条漫长的交通线,就需要发动一次规模巨大的会战,歼灭控制着河南段、湖南段、广西段的中国军队,同时摧毁湘桂地区的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