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鲜 第七章 事到临头须放胆(第2/5页)

李云纵,是把好刀,好到难以想象的刀。也不知道满身杀气,想在尸山血海当中完成救国自强的他,怎么能在囊中默默无闻那么久?也许是国内的暮气实在太过深重,绝世神兵也要给掩盖得没有光辉了吧?但是要握刀的手足够有力,这把刀才不会划伤自己……当握刀的手开始颤抖起来,面临危机的时候,这把刀又会做何呢?在李云纵眼中,容不得使用他的人半点软弱动摇!

至于楚万里,很简单,比他强,做出他不能也没想过做出的事业就可以了。他很乐意追随着你历险的过程,似乎也是很乐意冒险的样子。你等于是在代替他完成一个不可能的梦想一般,艰难困苦巨大压力是你当了,其中乐趣是他享受了……徐一凡很怀疑这小子就是这个心思。一旦你是承担不了压力的庸才,楚万里绝对拍拍屁股转身开步走,李云纵说不准就取而代之继续未完成的事业……

至于袁世凯……能成为徐一凡记忆当中真正篡了清的这位老哥。现在还没表现出特异出来,这些日子也颇有些死样活气儿的,不过徐一凡下意识的就相信他老哥对朝廷应该有两下散手,才把他召来参与这个嫡系议事。他内心到底是在看笑话儿,还是什么,那就没法揣测啦……

不管手下如何,第一时间承担压力的是他。是要他做出决定,应对即将来临的险恶关头。他的权力之路还没有到达那种根深蒂固,死而不僵的拐点。只有成功,一直成功下去。退后一步就是万丈深渊。他才勉强踏进了高层博弈的棋局,却很不幸的一下就卷进了风暴中间。这甲午之前的一年时光,是他最脆弱的,想逃避这风口浪尖的命运,但是老天却偏偏不给他这个功夫!按照常理来说,拥有绝对权威的慈禧已经对他忌惮,因为帝党的倒忙,绝对会对他动手了,身边还有一个庞然大物北洋的逼宫,怎么看都是危若累卵。按照正常权力斗争的路数,死得怕是不能再死了。现在他唯一的优势,也许就是从谭嗣同的言谈当中,飞快判断出自己已经陷入的危局,并且立即做出了最坏的打算,争取到了一点点可怜的时间罢了……

自己有这个能力,有这个资源,能过了眼前这关么?

手下的目光都集中了过来,尤其以唐绍仪的目光最为沉重。徐一凡心乱如麻,却还是强迫自己维持着那个懒洋洋的姿势,仿佛不经意般的开了口:“叫大家来也没什么,最近呢,大家可能也都听到了风声,现在看看也差不多了,就是这么一个事……”

※※※

“为大帅贺!”

“贺大帅!”

“朝鲜本来应该就在大帅镇抚之下,中堂为我北洋请命,老佛爷圣明,才有此煌煌懿旨,也是大帅功绩所致!”

在朝鲜汉城原来大院君的宅邸大堂,叶志超正满脸堆笑的抱拳团团作揖。迎接满屋子军官们各种各样的目光。他不过是提督衔,没加钦差头衔,照理应称军门,还当不起大帅这个称呼。但是自从天津的电报一过来,他老人家将电报一传阅,人人起哄,都管他叫起大帅来了。

这个宅子在短短几个月来已经三换主人,现在聚集其中的军官,就是北洋水陆两师的精华,两三个提督,七八个总兵,更多的副将将里面挤得满满登登的。武人嗓门大,震得屋梁都是直抖。人人都是兴高采烈。

叶志超坐在当间儿,摸着胡子眯着眼睛笑。他中午才抽了一两多,现在精神气足着呢。脑子也来得飞快,只是打量这些军官们的表情。

今天到的水电报很简单:“朝廷已明发谕旨,徐一凡当赴日道歉。莲房将携旨亲赴平壤促徐大人启程,望汉城诸军拣选精锐,准备赴平壤接防。朝鲜防务吃重,我北洋当负屏障藩属之重任。禁卫军去留,当待后命。朝鲜军事,曙青兄任之,勿负重托,李某顿首津门。”

熬了二十年苦日子,北洋终于翻身了!李老中堂被朝廷敲打提防了这么多年,到了还不是得借重他?徐一凡给赶走,禁卫军给他们北洋腾地方!

到朝鲜已经个多月了,大家千辛万苦的赶过来,都没准备打仗,都等着生发呢。国内实在苦得够了,他们给这些棒子撑腰。不管你是什么开化党旧党,犒赏拿出来是正经。结果朝鲜人还哭穷,说汉城国库都给徐一凡搬空了!大家白辛苦来的?

说到去平壤给徐一凡找不自在,大家都有些推脱,你望我我望你。那二百五是有些不好惹,洋人面前都敢开炮的。大家带的营头硬碰硬本事如何,互相都了解。再说还有个官场体制呢,他们是武弁,徐一凡是节臣。可是这口气实在难咽。凭什么朝鲜的好处都给你小子一个人吞光了?朝鲜历来是北洋的地盘,凭什么给你占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