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将情感放在理智之上的结果(第2/7页)

《老子》说“宠辱若惊”,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可是有时过分的宠或辱,还是要惊的。年轻的朋友,如果遇见有人对你好得超乎常理,一定要小心,人家可能想买的是你的命!

为书与其傅鞠武曰:“……今秦王反戾天常,虎狼其行,遇丹无礼,为诸侯最。丹每念之,痛入骨髓。”

太子丹写了一封书信给他的老师鞠武,信中先说:“现在秦王违背天地间的常理,行为犹如虎狼。”秦王做了什么事情,让太子丹如此愤慨?不是残民以逞,不是欺男霸女,而是“遇丹无礼,为诸侯最”。秦国有来自各国的使者和人质,而秦王唯独对太子丹最为无礼,无礼到了让太子丹每每想到就“痛入骨髓”的程度。各位看看,太子丹对秦王的恨到了什么地步!

“计燕国之众不能敌之,旷年相守,力固不足。欲收天下之勇士,集海内之英雄,破国空藏,以奉养之,重币甘辞以市秦,贪我赂,而信我辞。一剑之任,可当百万之师;须臾之间,可解丹万世之耻。”

但问题是燕国的军队打不过秦国,就算想和秦国长期对峙,恐怕燕国都办不到。该怎么办呢?太子丹想到的办法,就是聚集天下的勇士英雄,用燕国的财力来奉养他们。同时用重金和甜言蜜语来逢迎秦国,让秦国因为贪图贿赂而相信燕国的话。接下来,就可以实施太子丹真正的计划。什么计划呢?就是刺杀!

太子丹认为,拿着一把剑去刺杀秦始皇,比带一百万军队去攻打秦国更有用;剑刺进去的一瞬间,就可以解除太子丹万世的耻辱。太子丹真正想要的目标只有一个,他要秦王死!

“若其不然,令丹生无面目于天下,死怀恨于九泉,必令诸侯指以为笑。……谨遣书,愿熟之。”

如果办不到呢?太子丹说,他觉得自己无颜见天下,死了也会怀恨于地下,因为这必然会让诸侯们指着他耻笑。于是太子丹写了这封信,希望老师帮他好好想个办法,来达到这个目的。

请问,如果你是太子丹的老师,看到这样的书信内容,你赞成还是不赞成?

我们看看鞠武如何回信:

鞠武报书曰:“臣闻快于意者亏于行,甘于心者伤于性。……事必成然后举,身必安而后行。……”

鞠武的回信开头就说:“行事只求一时称心快意的人,最后必然对他自己是有所损伤的。”所以《孙子兵法》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孙子认为发动一场战争的原因,绝对不可以因为情绪,绝对不可以因为理想,绝对不可以因为正义,绝对不可以因为和平;发动一场战争永远只能因为一个原因,就是“我会打赢”!这也就是所谓的“事必成然后举”。

而一个智者考量事情,向来是“未虑胜,先虑败”。也就是在做事之前,先要考虑万一事情失败了以后,能不能承受这个代价?如果能承受才去做,如果不能承受就不要去做。这也就是所谓的“身必安而后行”。

鞠武劝太子丹的,完全是理智的做法。做事想成功,绝不能凭一时的感情和冲动,就如同我在《秦始皇:诈与力的极致》中说过的,如果想要成功,你就必须把理智放在感情之上。

“太子贵匹夫之勇,信一剑之任,而欲望功,臣以为疏。”

鞠武接着说:“如今太子重视匹夫的勇武,相信刺客会拼命,而想要获得成功,臣以为这种想法实在是未经深思熟虑的。”从这段话来看,鞠武显然是反对刺客的。为什么呢?因为派刺客去刺杀秦王,即便获得成功,秦国难道就会灭亡吗?秦国倘若不亡,新王势必立刻进攻燕国以报国仇。假如失败了,那燕国如何面对秦王的怒火?各国又会因此而援助燕国吗?

那该怎么办呢?就算不派刺客,秦国最后还不是要灭了六国?

“臣愿合从于楚,并势于赵,连衡于韩、魏,然后图秦,秦可破也。……太子虑之。”

鞠武提出个办法,就是与楚、赵、韩、魏各国联合,一起对抗秦国,这是唯一能战胜秦国的方法,希望太子丹能好好考虑。各位或许注意到,这份合纵名单中少了一个国家。对的,就是齐国。这一点,要等到后面《史记•刺客列传》再补充说明。

秦国想灭六国,天下皆知。鞠武的办法看起来没有新意,但其实是当时六国唯一可行的办法,也就是“拖”!不要忘了,秦灭六国是各个击破,当一国灭亡时,其他各国都在袖手旁观或各自为战。如果当时各国能联合抵抗,秦国绝对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就轻易统一天下,这样还能等待日后的变化,替燕国找到一条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