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骄傲与灭亡(第4/5页)

为了骗过天下人,李斯、赵高和胡亥将始皇的遗体放在车上,继续巡游的行程。不管到哪里,都假装秦始皇还活着,照样把食物送进车上。百官也像平日一样奏事,由车内的宦官冒充始皇来批阅公文,再交给大臣们去执行,没有人发现始皇已死。

各位可能会说,这怎么可能呢?只要有一个大臣当场询问一个问题,这不就穿帮了吗?

放心好了,不会有人问的。各位忘了吗?以前秦始皇不是曾经下令,不让任何人知道他在哪里,因此百官不能和他讨论政事,只能接受他的决定。

各位现在知道,为什么始皇死了以后,没有人怀疑他已经死了吧!因为在这一刻,他所作所为跟他活着的时候是一模一样的。没有人能见到他,没有人能够跟他讨论事情,所有人都只能接受他的决定。这么做最后的结果,就是把自己和大秦的命运全部给断送了。

始皇怎会让自己落得这样的下场?

秦始皇在三十六年秋天从咸阳出发,进行他人生最后一次的巡游。等他死在沙丘时,已经是三十七年的夏天了。

李斯、赵高和胡亥将他的遗体放在车上,希望假装他还活着,但还有一个技术性难题需要克服。

是的,尸体是会腐坏发臭的,即使这是秦始皇的尸体也一样。

就算百官再迟钝,等闻到从车中传来的尸臭时,真相不也会揭晓吗?这个问题该怎么办呢?

解决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命人在车上放着一百二十斤的鲍鱼,有人说这就是腐鱼的意思,用鱼臭来掩盖尸臭。

等等,聪明如各位想必会问,这不是太荒唐了吗?皇帝出行的车子,怎么可能放着大量的腐鱼呢?这么荒唐的命令,百官难道不起疑吗?

不会起疑的,或者说不敢起疑的。各位忘了吗?始皇生前的命令,不管再怎么荒唐,都没有人敢质疑,百官早已唯唯诺诺成为习惯。正直有勇气的官员,早就被始皇“乐以刑杀为威”了。

清人顾炎武《日知录》中,考察始皇死后的巡游路线,发现李斯、赵高足足向北又多绕了三四千里才回咸阳,他说:“若径归咸阳,不果行游,恐人疑揣,故载辒辌而北行,但欲以欺天下,虽君父之尸臭腐车中而不顾,亦残忍无人心之极矣。”

顾炎武说“但欲以欺天下”,说得真好!秘之不发丧是“诈”,令百官奏事如故是“诈”,“更诈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更是“诈”,如今载腐鱼、北游以欺天下还是“诈”。各位现在心里记着这个字,我会在下一章为各位揭晓这个伏笔。

秦始皇是何等强大的人物,他开创了此后两千年中国的基本历史格局。中国人骂人有两句最狠的话,一句是“断子绝孙”,一句是“死无葬身之地”。这两句话,秦始皇应验了一句半,他断子绝孙,那是下一章我们要谈的事;他死后虽有葬身之地,始皇陵那么大的陵墓,今天已是观光胜地,但却已是全身腐烂都还不能下葬,何等悲哀!

而这,就是始皇最后的结局。

在我的课程里,每一讲多半都有个主题,这里的主题要和各位谈什么呢?我想请问各位:

像秦始皇这样一个聪明刚强的人物,为什么会让自己的一生走到这个下场?

他想要的继承人不但不能继承,还被人害死。他自己尸体都腐烂掉了,还得继续北游,不能下葬。他一生最相信的人有三个:李斯、赵高和胡亥,如果不相信李斯,不会一生重用他;如果不相信赵高,不会让他掌管最重要的玉玺;胡亥是他最喜欢的小儿子,始皇更不可能怀疑他。结果却是这三个人联手,一起欺骗了他,葬送了他最重视的帝国。

嬴政,聪明才智如你,怎么会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呢?

简单地说,秦始皇的失败,就从他的“骄傲”而来。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经说过“神要让一个人灭亡,必先让一个人疯狂”,《圣经》上也说过“骄傲在败坏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骄傲正是疯狂的前奏。

秦始皇相信,古往今来再也没有人比他更伟大了,五帝三代都是过去已经腐朽的时代,古人的智慧一点都不值得参考,何足为法?只有我才明白新时代是什么,只有我才不落伍,没有人比我更高更强,一个骄傲狂妄到这样地步的人,怎么能不走向灭亡呢?

各位听了这一段或许会说:“嗯,我懂了,所以现在要说的是,始皇不应该骄傲吗?”

并不只是如此,我还有更重要的话要对年轻学生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