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人为什么会被骗?(第4/5页)

有的朋友读到这里,就不免问另一个问题,中国在公元前两百多年就有这样的技术,为什么后来会失传了呢?在下一章,我们就会谈到这个问题。答案很简单,因为那一批秦国最好的工匠,后来都被秦二世杀光了,统统陪葬在秦始皇的陵墓里面,中国古代最高的科技几乎全部失传,这是科技史上的莫大浩劫!

好,在这种“不得兼方不验,辄死”的法律规范下,大秦选出来的每一个人都是第一流的人才,包括帮始皇占星算命的三百人都是,因为不及格的人都已经死了。可是有讲真话的没有?没有。

每一个人都担心触犯忌讳,只敢谄谀秦始皇,顺着他的意思,不敢提到他的过错,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可是我可以告诉各位,这种事情往往是历史的常态。

以前我的古文字学老师曾经告诉过我,商代人用甲骨占卜并记载结果,在商代中期占卜结果往往有吉有凶,可是到了商末越是危机四伏、风雨飘摇的时候,占卜结果几乎全部是吉。

是因为占卜结果真的如此吗?从概率来看,大概是不可能的,恐怕是因为占卜的人也不敢讲真话。国家越危险的时候,反而越没有人敢讲真话,于是就让国家更加的危险,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始皇并不是不勤政,朝廷上不管大小事情都由秦始皇一个人来决定。以前的公文是写在简牍上,始皇用一个天平来称公文的重量,每天不批改完固定重量的公文决不休息。但勤政的另一方面,你就可以看出他的个性了。这个人事必躬亲,他不放心别人,什么事都要自己来管。为什么呢?还是那个老毛病,因为他觉得没有人比他强,别人做的事没有一样比他更好,他不自己来管怎么行呢?别人都是废物,只有他最英明。

历史上还有谁是这个毛病?三国时的诸葛亮也有这个毛病。司马懿听说诸葛亮每天吃得很少,却连军中小事都要亲自过问,于是感慨地说:“食少事繁,岂可久乎?”断言诸葛亮不会长命。

为什么诸葛亮要如此?因为诸葛亮也觉得整个蜀国没有一个人比他好了,他不来管怎么办,他不放心别人。你当然可以不放心别人,可是你不给别人机会历练,那人才怎么培养出来?这样的结果,最后只有你自己累死。诸葛亮就是累死的,而秦始皇离死也就只剩两三年了。秦始皇十三岁即位,即位三十七年死,死时也不过就是五十岁左右,以一个皇帝来说,实在是算不上太长命。

但他这么勤政,别人就感恩吗?没有。你看侯生、卢生怎么说他:“贪于权势至如此!”你说这是污蔑吗?其实也不是,这是一体的两面,都对。你说他勤政也没错,你说他贪于权势也没错,总之这个人是不让别人拿主意,大小事他都得自己控制的性格。

这种人真的长生不死那还得了,那岂不是天下永远都要做他的奴隶吗?所以侯生、卢生下定决心,不可以帮这种人求不死药,两个人就逃跑了。秦始皇听说他们两个逃跑,非常非常生气。为什么生气呢?因为这件事实在是太丢人了。

记不记得前面尉缭也要逃跑,他成功没有?没成功。为什么没成功?因为秦始皇早就预料他要逃跑。侯生、卢生比尉缭聪明吗?恐怕也没有。可是侯生、卢生逃跑成功没有?他们逃跑成功了。为什么逃跑成功?因为这次秦始皇没有料到这两个人会逃跑。很简单嘛!出乎他人意料就叫“先”,我不是开始就已经跟各位说了吗?

始皇自觉他对这两位方士百般地好,他不相信这两个方士会逃跑,所以没有防备。结果这两个人真的逃跑了,这不是让秦始皇觉得被打脸吗?你不是算无遗策吗?你不是人世间最英明的人吗?现在这两个你所重用的人逃跑了,恰恰证明了你没有那么英明。

面对这样的结果,秦始皇会怎么办?

始皇花费了无数的国家预算,结果连不死药的影子都没看到,结果他“尊赐之甚厚”的方士们还在背后骂他。这两个人逃跑了,抓不到怎么办?不要急,合上书,去设想秦始皇会怎么办。

当然还是那一百零一招──“杀”,你们读到现在应该已经都很熟悉,不用我再讲了。只要带点关系的人,统统抓出来杀光,于是始皇将在咸阳的方士们,包括各式各样的学问家,全部抓起来审问,要他们检举别人,不管是真的假的、冤枉的不冤枉的,总之就可以牵连一大堆人出来,最后总共抓了四百六十多人,然后全部在咸阳坑杀,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所谓坑儒事件。

宁可错杀一百,绝不放走一个,这就是秦始皇解决事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