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绣衣杖金斧 春风驰广陵(第8/8页)
一个士卒拔下那枝箭,将那枚竹简递给楚王。楚王扫了一眼,赶紧递给小武,贼盗的书信,请使君过目。
小武将那竹简在火把下一看,上面写着:
伏地再拜请,死罪死罪:胐明之前臣等若未见千金,辄立给太子施黥劓之刑。无忽,自省。敢言之。
字迹苍劲,而且运笔熟练,尤为好笑的是,辞气竟然如此谦恭。小武暗暗奇怪,这些贼盗看来还颇通文墨呢。尤其是书信后还来一句习惯性的“敢言之”,这分明是官府小吏上书的口吻,端的是一件奇怪荒唐的事。竟然有这样素质高的贼盗突然出现在彭城,难道又是逃亡官吏不成,这信颇有官府文牍之风啊。
小武望了楚王一眼,有点儿怀疑,楚王既然早和广陵王有勾结,自然也会瞒着国相和内史,暗中招纳亡命。眼前的国相和内史看上去都没什么才干,而且多谋寡断。楚王自然可以肆无忌惮、恣所欲为了,这些贼盗说不定就是楚王招纳的。只是不知为了什么,楚王太子和这伙贼盗有了龃齬,导致贼盗反而劫持太子,索要财物。整个事件真是头绪纷繁,自己牵扯进来,不管如何,都没什么好处。因为即便抓获了贼盗,也不敢穷鞠。当初无奈之中,不小心和广陵王有了牵连,如果揭露出楚王的阴事,广陵王也跑不掉,那自己也就凶多吉少。况且,楚王也很乖巧,一出手就送了自己两个美女,自己又何必跟他为难呢。他眺望那栋楼阁,蹙眉道,离胐明时间还早,我们尽可好好想出个万全之策。
他把那枚竹简上的字翻来覆去地吟诵了几遍,突然心头一亮,对楚王道,大王请将你的宫甲撤回,并和国相、内史君回府休息,让彭城令萧彭祖和县尉率领几十个县吏跟着我就行了。
楚王和国相都奇怪地说,我们这么多人在这,贼盗犹且如此嚣张,倘若撤走,他们岂非更加肆无忌惮了?这样哪里还能救得了太子?
小武道,大王有所不知,我们这么多甲士,重重包围彭祖楼,除了给盗贼造成心理压力,没有别的用处。这帮亡命之徒既然敢劫持王太子,就已经知道骑虎难下,不管有多少人包围他们,结果都是一样。逼急了,他们绝望之中杀了王太子,那我们就追悔莫及。如果我们将大部分人撤走,将会使他们心理顿时松懈下来,丧失必要的警惕,至少王太子暂时不会有生命危险。说了这里,小武顿了一下,突然压低了声音,对楚王说,还有,从这封书信上的字迹和用词来看,这个劫盗文才不低,熟悉公文格式,说不定就是以前的官吏,有罪逃亡民间的。
楚王点头道,既然沈使君这样说,寡人就先走了。犬子的性命都在使君身上。他这样说着,心里其实十分怀疑,这个年轻官吏十分自信,但是既然他愿意承担责任,自己也只有让他试试。反正他不准许交纳赎金,自己又能如何呢?这回倒要看看,他是否真有什么本事,能让皇上那样欣赏。
于是楚王传令,带着国相和内史,哗啦一声,全部撤退了。火把的亮光渐行渐远,刚才的热闹顿时削减了一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