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长安迷雾 第三章甘泉宫陛见(第2/5页)

婴齐叩头道,臣罪当死,幸蒙陛下哀怜,得全首领至今,当加倍奉公尽职,以报陛下恩义。

刘彻道,罢了。他突然提高了声音,此良吏也,不可多得,就算任职大府,也必定可以胜任愉快。说着四下扫视了一遍。

大府也就是丞相和御史两府,因为总管天下郡国,相比郡国太守府来说为大,所以称大府。这时站在阶下的桑弘羊赶忙疾步上前稽首道,陛下,臣极知婴齐君“无害”,上个月已经派遣掾吏,欲辟除婴君为侍御史。

殿中公卿列侯无不诧异,没想到皇帝在这种场合竟然赞扬起一个百石小吏,而且这小吏还曾经有罪流徙敦煌。而桑弘羊也的确会拍马逢迎,立即按照皇帝的意思接上话。相比之下,那个一天说不上两句话的丞相田千秋可就逊色多了,婴齐心里一热,看来这次长安还是来对了。也罢,如果能得到御史大夫寺的征书,自己就可以更有机会解决董扶疏和戴牛的问题,而阎乐成无疑也奈何不了自己了,借他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再陷害御史寺要辟除的人。况且攀上了御史大夫做靠山,重振家声无疑容易多了,叔叔在九泉之下也会高兴的。他赶忙叩头,多谢陛下弘恩,臣粉身碎骨,无以为报。

刘彻两眼迷茫着望着大殿巍峨的门,冬日的阳光斜斜地射入大殿一角,他的脸色苍白,毫无血色,一副行将就木的样子,苍白的胡须凌乱地挂在颌下,而曾经,这是一个衣饰多么精严不苟,行止尊严若神的天子。不过他的眉目间此刻仍隐隐透出无可匹敌的威严,那是五十多年来在朝廷庙堂中所蓄积起来的。他突然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道,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只可惜,朕不能与子大夫共之了!

这个一生强硬,似乎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皇帝,突然间意兴如此萧索,

让殿上群臣大惊,他们齐齐跪下,呼道,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彻回过神来,笑道,朕虽然不明,以往有过不少过失。难道事到如今,还不能知晓天命吗?他抬手指了指大殿西侧的墙壁,上面绘制着一幅巨大的画像。画的是一个老者背依屏风,屏风中是向背的两柄大斧的纹饰。这个老者的手里抱着一个孩童,目光炯炯,衣饰庄严。婴齐一瞥之下,知道是周公抱着成王接受群臣朝见,摄行天子事的图画。看来这个强梁的皇帝,也终于在自然规律面前丧失了信心,他当年百般寻求不死的仙药,遭遇了无数的骗子,也因为畏惧死亡,屠杀了多少无辜的人,甚至包括他自己的儿孙。现在也终于有认输的一天。婴齐想到这里,不禁对他有些怜悯。

刘彻长叹道,二三大夫不要一味逢迎朕,他日侍奉少主如侍奉朕一样忠心耿耿,朕就了无遗憾了。

殿中突然响起了抽泣声。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官员从队列中爬了出来,他面色白皙,颌下数缕疏髯,头上戴着三梁的冠,腰间垂着青色的绶带。他连滚带爬,伏在了阶下,悲泣道,陛下御体不适,也不过是小恙而已,何必说这些失意的话,让臣等悲痛!令天下百姓伤心!

他说话的中间,从队列中又爬出两个稍微年长的官吏,身材都比较高大,其中一个还非常强壮,他们的腰间都挂着绿色绶带,想来都是二千石的官员。他们的脸上此刻也泪水滂沱,声音因为哭泣而不时地中断,陛下当……当爱惜……御体,万……万勿自弃。否则……将……将奈天下苍生何?

刘彻脸上露出一些欢喜,道,三都尉如此爱朕,朕非常欢喜。他又叹了一口气,几十年来,朕屡发兵进击匈奴,扰动天下,天下父老士卒为军事死者甚多,悲痛常在朕心。朕虽然愚暗,岂不知休息民众,与二三大夫日日置酒为乐吗?不过是想彻底击破匈奴,不给后来的皇帝和天下百姓遗留祸患罢了。现在把一切骂名都留给朕,朕也绝不后悔。天下苍生终有一日会明白朕的一片苦心……

婴齐听皇帝称三都尉,心下恍然。原来这三个人就是驸马都尉金日、奉车都尉霍光、骑都尉上官桀。久闻上官桀是个力士,有贲、育之勇,三人中那个最强壮的应当就是他了,而霍光身材短小,面色白皙的那个应该是他。久闻这三个人最得皇帝宠信,从现在他们三人一致的伤心来看,也的确是有道理的。婴齐目睹着这一切,不知道心里是什么滋味,他没有想到会在这个本该是喜庆的日子里,出现这种悲凉的气氛。的确,大汉的苍穹上开始笼罩

着一层乌云。

新春大典过后,皇帝的车驾也准备还道长安。婴齐等人则随着大农厩的邮车先行了一步,他回到长安后,立即去御史大夫寺登记,领取符传,准备回豫章县。他很挂念董扶疏和戴牛两人,恨不能插翅飞去解救他们。御史寺的人大概都知道他今年上计在甘泉宫受到皇帝褒奖,对他极为客气,甚至有点巴结。他们也知道他们的长官桑弘羊准备辟除这个人为御史掾吏。虽然他们见了他的形貌,还有点不敢相信,这么一个乳臭未干的竖子,凭什么皇帝竟然在诸侯王、众吏面前称他“此良吏也”呢?然而这些他们也只有在心里怀疑,表面上却要恭敬到骨子里去。谁知道这个竖子会不会有朝一日成为他们的上司,这是很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