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长安迷雾 第四章武帝驾崩

长杨宫和五柞宫都位于长安以西的盩厘县,是刘彻另外喜爱的两个离宫。前者为秦朝的旧宫,建于秦昭襄王三十七年,入汉以来曾加以修缮。长杨宫的门阙称为射熊观,因为宫内的“射熊馆”而得名。当年窦太后恼怒儒生辕固出言不逊,下令将辕固下缒到熊圈中,与熊搏斗。幸好辕固一矛将熊搠翻,长杨宫才免了害死大儒的名声。至于宫名“长杨”,则是因为宫中有垂杨树数亩,树丛中绿叶披离,枝长如线,景致非常。

离长杨宫南不到十里的地方,就是五柞宫,乃当今皇帝亲自下令建造。一进宫殿两侧巍峨的阙门,迎面就是五棵巨大的柞树,每棵都需十人合抱,枝叶相连,遮天蔽日,覆盖几十亩,树底白日成昏。五柞宫存神殿就建在树后数丈之远的地方,这五棵柞树像是宫殿的列屏,在风中浮动不已。

从后元元年的春天开始,刘彻就身体不适,每日只能食粟一升,时好时坏。他本是一生病就易怒的人,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每次生病,总有一些近侍甚至大臣因此诛死。因为他常疑心身边的某些人在盼望着他死。而这次有疾,他却再也没有迁怒于人的欲望。他自己也觉得奇怪,私下喟叹,也许这次是不能幸免了。大概人之将死,其心也善罢!

卜筮内侍占了一卦,得“豫”之“兑”,进奏道:“必得西北多水木处居之,则可以转吉。”

刘彻抱着一线仅存的希望,下令车驾幸长杨、五柞两宫,两处宫殿相隔不过八里,他每日在林间游逛,心情虽然好了一些,但病体却未大见好转。随

侍的博士、方士和郎中等每日里屏气小心,生怕一言不合就被诛杀。然而刘彻已经没有这样的心思,他开始实实在在地考虑后事了。而每当这时,他就开始陷入了深深的后悔中,也许他以前是看不惯自己的长子刘据,可是当那个人真正死于非命时,他又无比自责。失去了才知道悔恨,他看着身前年仅八岁的少子刘弗陵,这个儿子虽然聪颖,却毕竟仅仅八岁。大汉可从来没有这么小的皇帝,这不能不让他忧心。当年吕太后一死,太尉周勃马上率兵诛杀了少帝,诡言少帝非惠帝子。现在刘彻也开始担心,自己一朝闭眼之后,少子会不会遭到同样下场。

望气家田无忌似乎看穿了皇帝的心思,大概也为了转移目标,他假装惊惶失措地告诉皇帝,长安狱中的上空有云连日不散,呈五彩状,此乃天子之气,需要紧急想办法禳除。

这话正好给刘彻的忧心加了一层负担。他不假思索地传召使者,立即持诏书驰奔长安,直接发执金吾车骑,将长安中都官监狱的在押囚徒全部杀个干净。

近侍们领了节信,一句话也不敢问,纷纷连夜出发了。隔天又都纷纷驰还,交上节信复命。此次屠杀共有五千多人丧命,只有内谒者令郭穰回来时气急败坏,请求立刻面见皇帝,劾奏廷尉监邴吉。当然,这是郭穰的一个姿态,如果他当时真的要强行冲开郡邸狱,虽然会有一番厮杀,但仗着诏书在手,并不可能吃亏。但他被邴吉说动,两害相权取其轻,只有回来奏报再说了。况且把责任推到邴吉身上,至少可能侥幸脱罪。

刘彻看罢奏书,心中大动,这也许真是天意罢!我犯了大错,害死长子和长孙,上天也为之抱不平,也许欲因此以天下留赠曾孙!这么看来,我的少子弗陵仅仅是代替我的长子守职而已了。既然如此,我又何必杀了弗陵的母亲,我的爱姬呢。她一生那样小心翼翼地侍奉我,我于心何忍,于心何忍。想到这里,他不由得心头一阵刺痛,只觉得胸腹间一阵恶心,噗的一声,吐出一口血。

郭穰伏在地下,偷看皇帝的脸色,见他阴晴不定,身子簌簌发抖,生怕皇帝一拍案,就将自己拖出去斩了。继而见皇帝呕吐,他绝望得好像沉入了水里。早知如此,当初还不如撞门进去,管他什么皇曾孙不皇曾孙,就算日后有谴,也总能苟活一些时日,胜于现在被杀。

刘彻喘息了一下,喝道,来人,赶快制诏御史。旁边的郎中赶忙趋进,听皇帝口授诏书。

郭穰身子还在发抖,及至听了两句,大为惊异,什么,大赦天下。这算什么事?刚杀了数千无辜的人,突然又大赦天下。他简直信不过自己的耳朵。

这时侍御史已经手执诏书卷起,郎中封缄,符节令盖上天子信玺。谒者抱着匆匆奔出去,大农厩的车就在殿外等着,不过几个时辰,这封赦书就将从丞相府发往天下郡国,不知多少人会因此而得救。

皇帝见郭穰还伏在地下,怒道,起来,赶快持节乘传车至长安,给我召三都尉和御史大夫桑弘羊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