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将计就计(第5/5页)

他人没有的破绽。

每一个人都有一些优秀的品质。

哪怕十恶不赦的人也会有。起码是一个。

只要他是人。

姜维的优秀品质有很多。好学、聪明、随机应变、情商高,还有孝顺。

但姜维不知道,他的优秀品质其实就是他的破绽。一个人心软是破绽,孝顺同样是破绽。孝顺者,必有牵挂之所在。不像心硬之人,百毒不侵,没有可以攻击的命门。

诸葛亮就利用了他的孝顺。

这是无可奈何之利用,也是他不得不为之举。毕竟不是阳谋,而是阴谋。

就像当年曹操利用徐庶的母亲将孝子徐庶调离刘备身边一样,诸葛亮也要调虎离山了。

他不仅调虎离山,还要为我所用——这一点,也像当年的曹操,很有惜才的意思。

只是诸葛亮痛苦于自己的选择: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变得跟曹操一样,无所不用其极?

毫无疑问,这样的发现是痛苦的。并且诸葛亮的痛苦要甚于曹操。曹操可以负天下人而心安理得,诸葛亮却不能。

因为有底线。

一个心中有底线的人注定谨小慎微,不敢打破某些既有规则。现在强行打破了,痛苦也就如影随形了。

诸葛亮就这样带着痛苦却满怀希望地往前走,就像我们中间的很多人,痛并快乐着。

他一方面教魏延引军去攻打姜维之母所居的冀城,另一方面教赵云引一军去攻打上邽——天水钱粮聚集的重镇。

这是诸葛亮在做局。

分头做局。

接下来,他请君入局。当姜维救母心切引三千军去保冀城,梁虔救粮心切引三千军去保上邽时,诸葛亮吩咐魏延和赵云诈败,各自放弃所据城池。

如此,姜维就被定在冀城,一时无所作为。

母亲是他保护的对象,他必须与母亲同在。姜维这样的孝顺之举,又被诸葛亮利用了一把。

与此同时,夏侯楙被诸葛亮放出来了。

诸葛亮放夏侯楙出来不是出于革命的人道主义,而是叫他去传递信息。

到马遵处去传递姜维献城归降诸葛亮的信息。

诸葛亮这样对夏侯楙说,不是我要放你,是姜维要替换你。他现在冀城,派人送信过来说:“但得驸马在,我愿归降。”所以,你可以走了。

当然在这里,诸葛亮还不惜血本地安排了一些群众演员配合演出,一路逃难地告诉不明真相的夏侯楙姜维投降的信息,并配以流离失所的表情。

咬牙切齿的表情。

夏侯楙相信了,他果然跑到马遵处告诉对方这个不幸的消息。马遵也信以为真,直怪自己遇人不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