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证书还是合同书(第3/5页)

周瑜如是说。鲁肃却还心存希望,说刘备在江湖上素有仁慈的名声,当年有三让徐州之举,应该不是个诈骗犯吧……

周瑜立刻两眼睁得贼大,然后狂笑不已:诈骗犯?这个世界上谁不是诈骗犯?曹操是,刘备更是。一等一的诈骗犯往往背着仁慈的名声,刘备三让徐州?笑话!他后来不坐镇徐州了吗?只是自己没能耐,才让吕布骗了去……所以,做人不要太老实!

对周瑜来说,荆州是一定要拿回来的。鲁肃成了牺牲品,可他不是。因为他比鲁肃聪明。

周瑜以为,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聪明与否其实只看一样——能不能在貌似不可能的情况下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他找到了。无意间找到的。因为刘备的老婆甘夫人死了。

没有人知道刘备的老婆死了意味着什么,周瑜知道。周瑜从中看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不错,对一个在乱世中搏命的男人来说,死老婆实在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只有江山或者说城池才是实实在在的——可周瑜却认为,这二者是一回事。

因为刘备死老婆为他创造了解决问题的一种可能性。

他这样问鲁肃:刘备死了老婆,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

悲伤。鲁肃回答得很悲伤。

错,再找下一个。周瑜回答得很干脆。

鲁肃:这么快?问题是他有没有这个心情?

周瑜: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给他准备好下一个。

鲁肃:我们,有这个必要吗?

周瑜:主公的妹妹怎么样?

鲁肃:很漂亮。

周瑜:刘备会动心吗?

鲁肃:我不知道。

周瑜:这个你可以知道。

鲁肃:这个我真不知道。

周瑜:为什么?

鲁肃:因为我不是刘备。

周瑜:设身处地。

鲁肃:嗯,会动心。

周瑜:那就对了。

鲁肃:可是,会不会有一些不好意思?

周瑜:忽略不计。记住,下次回答问题不要跑题了。

鲁肃:哦。可我不知道正题是什么?

周瑜:我告诉你,让刘备和主公的妹妹走到一起。

鲁肃:然后呢?

周瑜:没有然后了。

鲁肃:为什么?

周瑜:刘备必须来入赘。他的故事结束了。

鲁肃:这个听上去有些残忍。

周瑜:无毒不丈夫。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拿回荆州。

鲁肃:明白了。

周瑜:真的明白了?

鲁肃:刘备成了我们的人质,以他来换取荆州。

周瑜:第一次,我见到了你的聪明。

鲁肃:呵呵 ……

孙权原则上同意周瑜的建议,以自己的妹妹为诱饵,引刘备上钩。

不错,就这么残忍。人世间的事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舍不得媳妇套不着流氓,何况刘备不是流氓,孙权要舍的也不是自己的媳妇。

于是,在一个暖风吹呀吹的黄道吉日,吕范出现在了刘备面前。他是以媒人的身份出现的,表达了孙权方面想联姻的意思。

刘备表情游移,看上去不知所措。的确,从表面上看这是一桩好事,男婚女嫁,要相亲相爱不要战争,体现了让世界充满爱的宏大主题,但是刘备不是傻瓜,他还是从中看到了危险性。看到了政治。

政治是肮脏的,政治婚姻尤其肮脏。因为它所牺牲的不仅是爱情,还有土地、城池乃至芸芸众生的身家性命。

百年好合的背后就是刀光剑影啊,刘备面对吕范笑吟吟的一张脸,后背顿生寒意。

诸葛亮却劝他,闭着眼睛大胆往前走,前方一路平坦。

诸葛亮总是这样,视畏途为平地,举重若轻。

就这么着,在建安十四年冬十月的某一个清晨,刘备出发了。目的地是南徐。跟他一起出发的有赵云。当然赵云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他的身后,站着五百个以提亲团身份出场的士兵;而在他身上,还有更加贵重的东西。

锦囊。诸葛亮写给他的三个锦囊。

锦囊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交代,体现了高智商者对世事未卜先知的一种猜测。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猜测是不会出差错的,因为这种情况一旦出现,毫无疑问会构成对高智商者的反讽。

特别是这一回,写锦囊的人是诸葛亮。

所以赵云看上去气定神闲。赵云担一个勇字,诸葛亮担一个智字,两者结合在一起,世事应当可以迎刃而解。

刘备却一直忐忑不安,尤其是踏上南徐的土地之后,他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做什么。赵云知道。或者说诸葛亮的锦囊告诉他接下来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