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二访诸葛亮是在“雪花那个飘”的冬天。

张飞愤怒了,彻底愤怒了。因为有一个问题他想不明白:“雪花那个飘”的时候,打仗的人都要偃旗息鼓,可刘哥哥为什么还要这么一往情深,踏雪寻人?

所以他建议,刘哥哥不必去了,真想见此人,找人将他抓来就是。不就是一乡野村夫嘛……

刘备也愤怒了,为张飞的建议。他义正词严地告诉张飞,说诸葛亮是当世大贤,怎么可以找人……抓来?!为了强化自己的义正词严,刘备还引经据典,用了孟子的语录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辩解:欲见贤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

张飞招架不住。他是个见了语录就头痛的人,更何况是那个诲人不倦的孟子。张飞同意跟刘备一起二顾茅庐。

但是在路上,张飞依旧唠唠叨叨。他说天寒地冻的,我们何苦要冒雪走远路去见无益之人呢?哥,不如回新野去避风雪吧。刘备继续义正词严。他甚至挺起了胸脯,以表达他的大无畏精神:我就是要让诸葛先生知我殷勤之意,不下雪我还不去呢。如果你怕冷,可先回去。

张飞当然不可能回去。这是做小弟的无奈之处。做小弟的宿命就是跟随,不管大哥要去哪里,理解了要跟随,不理解硬着头皮也要跟随。

只是这一次的跟随依旧一无所获。

诸葛亮还是不在家。在家的是他的弟弟诸葛均。诸葛均告诉刘备说,他二哥诸葛亮昨天与崔州平相约,又出外闲游去了。所谓闲云野鹤,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游山玩水,然后指点江山,再然后怀才不遇。这样的生活状态让张飞觉得这个叫诸葛亮的人整个是一不务正业的二流子,有田不种,天天吹自己是管仲、乐毅,唯恐天下人不知,现在他刘大哥诚心诚意过来找他,又开始玩躲猫猫游戏,有病啊!

当然,这样的怨气张飞是不敢发泄出来的。因为此时此刻,他已经看出刘备的脸色有些不对了。在风雪交加中,刘备自叹命苦,摇摇欲坠,其情其态惨不忍睹。张飞和关羽忙抢上前去,一把抱住很受伤的刘大哥,鼓励他坚强再坚强。刘备也终于没有倒下,他站住了。刘备站在卧龙山庄,仰天长叹,并且很悲愤地喊出一句世界名言,令整个天地为之变色: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春天真的来了。因为刘备要三顾茅庐。

对于刘备来说,真正的春天不在外面,而在他的心中。什么时候见到诸葛亮了,什么时候他的春天也就来了。这一点很像我们中间的许多人,心中有暖意才有真正的春天。

只是这一回,关羽不干了。

关羽一直以来都是好好先生。起码和张飞相比,他要温顺许多。但是刘备的三顾茅庐之举还是超出了他的心理承受范围。关羽推心置腹地对刘备说,太过了,大哥前两次屈身亲往,拜谒孔明,礼已经太过了。现在还要三顾茅庐,想孔明何德何能,可以担得起如此礼遇呢?关羽甚至断定,诸葛亮这个人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如此浪得虚名之人,不值得再往他脸上贴金了!

刘备却依旧引经据典,说当年齐桓公想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何况我现在要见的是大贤呢?又说周文王谒姜子牙,那礼数,隆重了去了……人生最痛苦的事是什么你知道吗?那就是人还在,却见不着。你,你们不想让我痛苦一辈子吧……

刘备说得如此痛苦不堪,关羽和张飞也只能随他去了。于是,在这个东南风微微吹在脸上令人痒酥酥的乱世的春天,刘备又一次踏上了朝圣之路。

这是真正的朝圣,因为刘备的准备工作做得不错。“令卜者揲蓍,选择吉期,斋戒三日,薰沐更衣”,那份虔诚,可谓一丝不苟。

细节决定成败。一丝不苟的刘备这一次欣喜地发现,卧龙先生此时正卧在家里没有出去遨游。这个消息是诸葛均告诉他的。当时的诸葛均在离草庐半里之外的地方与刘备遭遇,匆匆忙忙说了以上信息后又匆匆忙忙地离开,那神情,好像忙天下大事去了。张飞便很不快——乡下人到底没礼貌,我们诚心诚意来看你哥,你便引我们到家再走也不迟啊,如此行色匆匆,倒显得我们上赶着要求见诸葛亮似的。

刘备却心平如水:我们可不正赶着要求见诸葛先生吗?我乐意!你要不乐意,回去好了。张飞只得老大不情愿地做乐意状,和刘备一起深一脚浅一脚地去“求见”诸葛亮。

一刻钟后,张飞绝望地发现,这回是真正的、实打实的求见,而不是故作姿态。

因为诸葛亮睡着了。虽然是大白天,诸葛亮却睡得那个堂而皇之。仿佛作为隐士,最重要的工作除了在外面流浪就是在家里睡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