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悲怨交集(第4/5页)

这一次的结果是,马腾、韩遂他们败了,败在两个月之后。因为他们没粮了。两个月里,他们一直在围攻。这样的围攻尽管看上去气势汹汹,却是虚弱的。时间一直在国军这一边,事态的演绎确实如贾诩预料的那样,“不过百日,彼兵粮尽,必将自退……”

马腾、韩遂领着西凉兵跑了。准确地说是逃了。张济、樊稠则领兵奋勇追击。宜将剩勇追穷寇嘛,对他们来说,这样的时刻无疑是收获胜利果实的时刻。

一个非常事件却在此时悄然发生。

樊稠放弃了胜利果实。因为他心太软。

当时的樊稠与韩遂只有一个马头的距离,这是他玩命追击的结果,这个结果看上去很美。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韩遂的脑袋将很快被他拎在手里。

意外适时发生,韩遂出了两张牌。

第一张是亲情牌。韩遂在马上深情地向樊稠提示两人是同乡关系,这样的提示让樊稠举起的大刀僵在半空中。

第二张是道义牌。韩遂认为自己起兵进京是为了国家的稳定与长治久安,最重要的是为了皇家尊严不受侵犯。韩遂建议樊稠,给国家留后路就是给自己留后路。董卓怎么样?现在死了。如果你要做第二个董卓,把刀砍下来吧。韩遂庄严无比地闭上了眼睛。

樊稠僵在半空的大刀落了下去。

没有砍向韩遂,而是无力地落在自己马边。这个一度豪迈的男人失去了杀人的冲动,因为心太软。

的确,在这个世界上,杀人的第一要义是心硬,一个心太软的男人是不可能杀人的,因为心软,所以无力。

无力举起屠刀。

非常事件就这样悄然发生了。

李傕知道后很生气。

他决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如果说“四将军”能成事的话,那成事的第一要诀就是敢冒险,而敢冒险的第一要诀是心硬。

他决定,让樊稠为自己的心太软付出代价。

沉重的代价。

毁灭性的代价。

他要出兵讨伐樊稠,让樊稠和他的队伍从此人间蒸发。

贾诩又一脸寂寥。

为李傕的决定。

因为,这是一个愚蠢的决定。

尽管,李傕出兵讨伐樊稠一定会以胜利告终,可在贾诩看来,这样的胜利只是两败俱伤的胜利。“四将军”一旦分裂,兵戎相见,受损的不是天下,而是“四将军”本身。贾诩向李傕指出,兵戎相见,国军损失肯定大大地,此其一;其二,天下诸侯眼见内乱已起,必趁机闻风而动,图谋天下,到那时,李将军四处树敌,哪还有什么安宁日子呢?

李傕叹气。

为自己这个愚蠢的决定。

更为贾诩的智商和眼界。

看来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是可以惩罚的,有些人是不可以惩罚的,比如这个樊稠,就不可以惩罚。因为代价太沉重。

李傕一脸的无可奈何。

贾诩却笑了。在李傕最无可奈何的时候。贾诩笑了,笑得脸色阴沉,眼含杀机。他斩钉截铁地告诉李傕,樊稠是一定要惩罚的,非如此,队伍就不会纪律严明,手起刀落。一个心太软者决不可以混迹于三个心硬者中间,总之樊稠必须死。

当然,死法是可以商榷的。不必追求轰轰烈烈,但必须痛苦地死去,必须为他的心软付出代价。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只需一桌酒就行。

让樊稠和他的部下做一个切割,极其隐秘地死去。如此,天下才不会震动,李将军才不会四处树敌,才有宁日可享……贾诩对李傕推心置腹,李傕则对贾诩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个人的智商和眼界,确实不是他可以企及的……

就让鸿门宴再来一次吧,让这大地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在汉末的天空下,寂寥的谋士贾诩摊开双手,仰天长叹。瞬间泪流满面。不过,没有人知道他心里在想些什么。就像没有人知道,谋士其实是天底下最血腥的职业,虽然羽扇纶巾,却是血流成河的代名词。

有一种飞来横祸你不知道

张济的眼睛睁得很大。

他不相信,一个人可以如此突然地死去。没有任何的转折和过渡,有的只是李傕的变脸。

宴中人除贾诩外没有谁知道李傕为什么要变脸。当时的李傕正一脸真诚地向樊稠敬酒,那表情,绝对是“咱俩谁跟谁”的表情。

应该说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鸿门宴。主人是李傕,赴宴人是张济和樊稠,陪宴人是贾诩。

但其实,在李傕心目当中,真正的赴宴人是樊稠。

因为他要拿他开刀了。

樊稠没有任何反抗。在他的第一杯酒还没有下肚时,他的头颅就和身体分开了。李傕以如此决绝的行为警告张济,对一个组织来说,任何时候忠贞都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