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悲怨交集(第2/5页)

吕布就被计谋打败了。

不错,他是很英勇。在刺死董卓抱得美人归以后,吕布与董卓手下的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展开巅峰对决。这事实上是一场各为其主的战争,每个人都是为自己的身家性命而战,结果是吕布败了。

败在不能用计上,败在被计所用上。当吕布困在山间,被李傕、郭汜所部“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时,张济、樊稠所部早已兵分两路,轻舟已过万重山了。

他们的目的地是长安。

吕布只得突出重围,仓皇回防。但基本上这是一次聊胜于无的回防……

王允这下明白,原来自己就是那张历史老儿捏了许久的所谓“绝杀底牌”。

杀的不是敌人,而是自己。

因为皇上需要他去救,这个国家也需要他去救。原本,他是将这一切希望放在吕布身上的,可当吕布一脸无助地对他说大势已去不如一同逃出关去自谋生路时,他才猛然明白这样一个人生哲理。这个世界上最可依靠的人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但是明白归明白,却无多大益处。因为人世间的困境经常是自己也靠不住。

不错,吕布是不可靠,那自己就可靠吗?王允很难设想,如果没有吕布,自己单枪匹马可以挡住敌人的千军万马。

所以,他只能选择以身饲虎。为自己的慷慨激昂和大义凛然去买单。

长安城下,一片静默。

静默的是队伍,不是人心。

人心在等待,等待王允以身饲虎,或者献帝宣布退位。

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四人,眼里闪烁着欲望。

献帝眼里没有欲望,只有彷徨。其实献帝自登基以来,眼里就没有产生过欲望,欲望是他人的,作为一个傀儡皇帝,有欲望不是什么好事。

他只有彷徨。主动交出王允,会为天下耻笑;不交出王允,那天下……天下会怎么样呢……

献帝首鼠两端。

他只能首鼠两端。因为人世间的很多问题貌似答案很多,却往往没有一个正确答案。比如关于天下这个问题。天下是他的吗?天下什么时候是他的?交出王允天下就是他的?不交出王允天下就不是他的?……这些问题事实上都经不起拷问。

很快,献帝就不首鼠两端了。

因为王允以身饲虎了。王允从高高的城墙上跳下,结束了自己的性命,也结束了献帝的首鼠两端。

王允明白,自己必须要有这一跳。这一跳,所有人都解脱了。尤其是献帝解脱了,献帝不再有良心上的谴责,最重要的是,他保住了皇家的面子,为今后继续问心无愧地做一个台面上的皇帝提供了名誉保证。

当然,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四人也解脱了,他们为董卓报仇,今天终于达成正果。接下来,该是享受胜利果实的时候了。

光天化日之下,王允的尸体地躺在长安城墙下,这个斗倒董卓的人终于以“一命还一命”的方式完成了人世间关于报仇的因果轮回。

没有人敢发表感想。

献帝也不敢。献帝他只能宣布“一切都结束了,大家团结起来向前看,共谋稳定与发展。”

献帝的宣言张济、樊稠听进去了,他们不再围观王允的尸体,准备向前看。

的确,往事不要再提,国家已多风雨。如果给我高官厚禄,一切是都可以商量的。

但是,李傕、郭汜却没有听进去。他们只是盯着献帝,在王允的尸体旁死死盯着城墙上的献帝,盯得他心里发毛。

静场。

令人窒息的静场。

献帝隐隐感觉,此二人好像还有企图啊。

不过,献帝错了。

李傕、郭汜二人,不是好像有企图,而是真的有企图。

他们图的是献帝屁股底下的坐椅。那是人世间至高无上的坐椅。他们想上去坐一坐,并且永远不准备下来了。不错,这是谋逆之举,可谋逆之举又怎么样呢?就说这大汉的江山吧,难道不是谋逆来的?刘邦这个流氓要是没有谋逆之心会起兵造反?

笑话!

所以,重要的不是谋逆,而是将谋逆进行到底。江山从来不会主动送到谋逆者手里,都是要自己去拿去抢的。现如今,董卓死了,王允死了,吕布跑了,这是个英雄缺失的时代。这样的时代,谁是横刀立马的大英雄,唯他们四人而已啊……

李傕、郭汜眼里的欲望之火开始熊熊燃烧,一时间,整个长安城在他们眼里,已然是一座火城!

专职书记员

张济、樊稠却觉得,世界上的很多事情,直捣黄龙不如曲径通幽。

不错,现在让献帝人头落地是很爽,但不爽的是落地以后的情形,那是以天下为敌呀。天下诸侯必纷纷起兵,其情形无疑有甚于伐董之时。他们四人的人生到那时将是一败涂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