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再战长沙(1941年9月~1941年10月) 春华山之役(第3/8页)

廖龄奇第58师蔡仁杰第173团在上午十点前已经到了春华山,该师其他部队亦赶到战场。

花谷旅团主力过来后,打了半天,花谷正发现面前的部队不是那么好对付。琢磨中,他回过味儿,自己的任务是渡过南面的浏阳河,而不是在这里跟中国军队纠缠,于是最后他跟池边一样,于太阳落山后,采取了远距离绕道蔫溜的办法。

但到了9月27日拂晓,余程万第57师与接撞而来的第3师团主力遭遇了!

在此之前的凌晨时分,师团长丰岛房太郎亲率第18联队(联队长石井信)迂回攻占了永安。

我们说过,在这一片战场,春华山、永安、黄花三地呈等腰三角形状,春华山是顶点,永安和黄花分别是东西两个边角,位置十分重要。

因此丰岛立足未稳,即遭廖龄奇第58师反击。

现在说说廖龄奇。

会战前,他再一次没在军中。干什么去了?到江西吉安结婚去了。当得知部队向湖南增援时,廖龄奇这才回返,追上了部队。

廖龄奇出身黄埔,在英国进修过战术,性格桀骜,右臂负伤有残。

廖很早进入第88师,那时师长是俞济时,后换孙元良。南京陷城日,时为旅长的廖龄奇不能返城,大骂孙,最后率部沿城奔下关脱身。后兰封一战,第88师新师长龙慕韩被枪毙,廖不想留在这个部队,转投老上级第74军军长俞济时。此时,恰巧军所辖第58师师长冯圣法,以前也是第88师的人,而且正跟手下的旅长邱维达闹矛盾。于是邱重新回到王耀武第51师,廖则取代邱做了旅长,后再升师长。

廖龄奇做师长后,王耀武已经是军长。

在王的眼里,廖性格跟张灵甫有点接近,都历经过大战,一个腿部残疾,一个胳膊残疾。不同的是,王有恩于张,老张服老王,言听计从,廖就不一样了,来第74军是投奔俞济时,跟王一无关系,二无渊源,加上廖有英国学历,说的一口洋文,而且又跟王同岁,故而对王始终保持着一股劲头。平时,两人大面过得去,但私下里,连老实巴交的周志道都看出来了:廖龄奇不服王耀武。

一次,在李天霞第51师师部,作为副师长的周志道对王耀武说:“军长,廖龄奇也太耍性子了,给谁看呢?”

李天霞也在一旁帮腔,说:“军长,这样下去可不行。军队里的事,下级不服上级,今后打起仗来,还怎么指挥?”

王耀武“呵呵”一笑,说:“廖师长是老长官(俞济时)的人,平时对我也没有太大冒犯,只要大家同心杀敌,在这个问题上不出漏子,那么一切都没问题。”

不少时候,老王一句话说出口,听上去很温和,实际上锋芒暗存。

确实,作为部队长,最难受的就是下级不服自己,所以不要怪王微笑后面的冷冰冰。

永安外的廖龄奇,在丰岛袭占该城后,他指挥部队横刀一切,断绝了永安城内外日军的联系。

接下来的战斗极为激烈,不到一小时,第58师三个连长牺牲,日军第18联队则有两个中队长战死。此时,无论是石井信第18联队本部,还是丰岛房太郎第3师团本部,都进入了永安。廖龄奇得知这一信息后,发起了狂攻。

9月27日全天激战,整个永安火光冲天。

在副师长张灵甫指挥的城南围攻中,两军投掷的手榴弹几乎结成了一张天网。丰岛身边的第18联队在会战中光中队长就死了八个,其中三个在这一天被毙杀在永安。在永安,该联队一天之内伤亡超过八百人。

永安之战,是第58师在抗战中最重要的战役之一。

永安战打到最惨烈时,第3师团长丰岛综合战况,判断出与自己陷入混战的中国军队是王耀武第74军。

尽管与第74军决战这件事在第11军参谋长木下勇看来意义不大,按高级作战参谋岛村矩康的说法,也只是拖住第74军,但真打起来后,无论阿南、木下还是岛村,都绞尽脑针,想把王耀武撂倒。

在第3师团跟第74军猝然遭遇后,阿南不但把军直属的野战重炮部队、坦克部队全部划归往春华山方向增援的第6师团,而且命令第40师团、第4师团、第13师团早渊支队分别牵制住正面和侧翼的中国军,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不叫任何中国的部队靠近和增援第74军。

对日本人来说,现在的问题是,第3师团怎么就阴差阳错地挨了第74军的拳头。

如果仔细论论上面这件事,不能不说是阿南的一个失误。阿南是9月21日拿到王耀武第74军开始移动的情报的。从21日到23日,日军连续多日通过空中侦察关注该军动向,但到了24日,由于天气不好,雨雾弥漫,第74军去向不明。虽已派第6师团专门对付第74军,但该师团距离还比较远。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第3师团没做任何准备,仍贸然疾速向南进发,以至于在春华山和永安遭受重大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