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再战长沙(1941年9月~1941年10月) 阿南之野望(第2/10页)

对此,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畑俊六坚决反对,派新任副参谋长野田谦吾(南京大屠杀时在第16师团做联队长)专门去东京向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参谋总长杉山元陈述意见。畑俊六认为:“对日本来说,解决‘中国事变’才是关键,然后考虑北进或南下,而不是反过来,通过北进或南下来解决‘中国事变’。”

那是7月30日,在东京官邸,野田坐在陆军大臣东条英机、新任次官木村兵太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20期,埼玉县人)、参谋总长杉山元、新任参谋次长塚田攻四人对面,大声朗诵了畑俊六的意见书。

东条、杉山、木村一声不吭地听着。

塚田则在中途说:“放心吧,大本营不会干那样的事。”

野田说:“但指导意见已传达给我们司令部。”

塚田说:“再等等。”

塚田判断得倒是不错,8月9日,也就是美国对日本石油禁运的第九天,大本营正式取消北击苏联的想法,抽兵计划随之取消。

随后,东京一边跟美国人谈判,一边把进军东南亚拿到议事日程上来,开始秘密地部署作战计划了。日本人的这种举动在现在看来简直不可思议,同时向美、英、荷乃至于澳大利亚开战,日本最后会赢得战争吗?如果说这是蛇吞象,蛇似乎从没想考虑过后果和结局,或者说他们沉湎于一厢情愿,甚至到了战争末期的1944年,在日本已被打残的情况下,取代东条英机的小矶国昭首相,仍搞什么“一击而和”的策略,想集中全部舰队再猛地打一下,随后坐下来跟美国人谈判。日本人想问题永远是一厢情愿。他们的全部逻辑在于:做一件事时,完全按自己的想象去干,同时认为自己的对手也具有和他们一样的思维逻辑。

由于东京专注于下南洋,所以对阿南惟几提出的再打长沙的计划没什么兴趣。虽然最后勉强同意,但却表示要把航空兵主力从华中调到南方,准备随时有可能开始的东南亚作战。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为准备太平洋战争,东京军部对在华各师团进行了结构性调整:四个联队建制的甲种师团纷纷被调出一个联队,以充实其他部队或新建师团。第11军主力第3师团、第6师团都陆续受到这个政策的影响,但第13师团暂时无恙。

8月26日,岛村和第11军参谋长木下勇乘侦察机飞抵长沙上空,转了一圈后,开始和阿南在沙盘上布置兵力,进行攻击演练。

先来看一下现在第11军所辖主力部队的数量。

第3师团,新任师团长丰岛房太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22期,山口县人),一个瘦小枯干却总想出风头的人。在第二次长沙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中,都“下克上”地独断专行,前一次独断进攻株洲,后一次一意孤行死攻长沙,没第6师团的搭救还真就悬了。师团改三联队建制后,兵力剩下20171人,战马7750匹,汽车67辆。

第4师团,人们对他们向来多有议论,认为兵源地是商业城市大阪,民风精细而不善战。确实有点关系。但也要看跟谁比,太平洋开打后,他们曾增援在菲律宾作战的本间雅晴第14军,突破巴丹半岛防线,八万美菲联军因此缴械。不过,话又说回来,不少时候,他们也确实不靠谱,一会儿不妨看看其表现。师团长北野宪造(日本陆军士官学校22期,滋贺县人)。改为三联队师团后,兵力12377人。

第6师团,第一个攻入南京且血债累累的第47联队被调出,兵力只剩下20094人。师团长是新上任的神田正种。“九一八”事变时,他任职于驻朝鲜军中,为驻朝鲜军越境行动以及推动事变大开方便之门。

第13师团,暂时为四联队建制,兵力达26214人,战马9288匹,是第11军中兵力最庞大的。师团长由田中静一改为打南京时的野战重炮旅团长内山英太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21期,鸟取县人),驻宜昌。

此外,还有在上高被殴的长期驻扎南昌的第34师团(兵力14242人)、第39师团(兵力13957人)、第40师团(兵力14260人),以及独立混成第14、18、20旅团等,每个旅团将近5000人。

阿南惟几把向长沙发起新攻势的日子定在9月18日。现在是1941年,大家都知道十年前发生了什么。

第11军神田正种的第6师团主力驻扎在岳阳。

阿南也就以岳阳为中心,集结参战部队:第3师团、第4师团、第40师团、第13师团早渊支队(支队长早渊四郎,以第116联队为基干,由宜昌南下参战)、第33师团荒木支队(支队长荒木正二。师团主力调向华北,但留下了一个支队,由江西方向参战)以及来自独立第14混成旅团的平野支队(支队长平野仪一)等。

自第一次长沙会战后,第9战区与日军依旧对峙于岳阳以南的新墙河。日军在北岸,中国军队在南岸,但在北岸的大云山地区,有第9战区的一个前进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