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昆仑关(1939年11月~1940年2月) 围点打援(第2/7页)

按计划,戴安澜率第200师和郑洞国荣誉第1师担负昆仑关正面的主攻任务(以南宁至宾阳的公路为界,公路线由第200师负责),军部直属重炮兵团、战车兵团、装甲兵搜索团、工兵团协助主攻部队;第200师副师长彭璧生率军部直属的两个补充团充当左翼迂回攻击军,打日军守备的七塘、八塘,策应正面攻击部队;邱清泉新编第22师充当右翼迂回攻击军,绕过昆仑关,打五塘、六塘的日军守备部队,同时切断南宁到昆仑关的公路和桥梁,担负拦截援军的任务。

汽车兵团担负辎重运输以及向后方输送伤员的任务。

杜聿明末了说:“军部设在第一线后面,跟随第一线部队行动。攻击时间,12月18日凌晨1点。”

最后,与会众人举手明志,誓与敌寇死战。

明月早已经升起在桂南大地,各部队长乘车返回部队,做攻击前的最后准备。

按杜聿明给的时间,从12月12日到15日,用四天的时间,各部队进入攻击地点。这四天里,避免白日行军,一切靠晚上。

杜聿明望着南方的月亮,沉默良久。

这一战太重要了。除战场压力外,还关系到位置特殊的第5军的荣誉和前途。

12月16日,昆仑关一线的日军大队长松本总三郎派出一个分队在关口正北进行威力搜索。在距昆仑关四公里处的丛林间,发现一支中国军队正在修建战斗工事。松本没太当回事儿。

转天,日本人那边又安静了一天。

杜聿明这边,则迎来白崇禧和督导战局的陈诚。

白崇禧表示,此番中央军入桂作战,在军需上,有什么要求一定随时告知;又说第5军训练有素,与日军接战,必能挫其锋芒,如此等等。陈诚没那么多废话,告诉杜聿明,一切按既定部署行动,重夺昆仑关,围攻南宁,不得有误!

12月18日凌晨一点,两颗夺目的红色信号弹悠然飞向夜空,中国军队反攻开始了!

第5军集中了军部直属的重炮和各个师的火炮对日军阵地进行猛烈轰击,一时间山石崩裂,震耳欲聋,浓浓的黑烟升腾于群山之上,融入更黑的夜空。日军炮兵在仓惶中虽进行了还击,但这一次他们完全被中国这边的炮火压制住了,打了一会儿就蔫了。

在战场上,进攻前的摧毁性炮击后,火炮开始延伸射击,步兵随之发起冲锋。在步兵距离敌人阵地200米左右时,炮兵停止炮击。但第5军的重炮兵大约太过兴奋了,想把所有炮弹都砸在日军阵地上,所以当第200师和荣誉第1师的步兵冲到敌前200米时,后面的重炮依旧轰鸣。

杜聿明率第5军军部已进驻昆仑关北,军部设在一座高山临近山顶的洞窟里,山下是南宁至后方宾阳县的公路。徐庭瑶的集团军司令部设在宾阳。洞窟里外架设了电话线。山顶上,架设了炮兵用的远程观测镜。黎明时分,对前面的地形和中日部队各自的行动,看得一清二楚。

杜聿明发现重炮团轰击延时后,打电话痛斥部队长。

趁着漆黑的夜色,最先冲上来的是荣誉第1师吴啸亚第1团。

日军的炮兵老实了,第1团也大意了。夺取昆仑关西面高地仙女山时,摸黑夜袭的吴啸亚和他的士兵,骤然遭到隐蔽部日军轻重机枪极其猛烈的火力阻击,一些士兵还没反应过来就已倒在成为尸体的战友身上了。

吴啸亚如梦初醒后,组织部队进行火力压制。

这一打,就从凌晨打到天亮,第1团伤亡四百多人后,才拿下关口东北的仙女山高地。

在另一翼,第2团在团长汪波率领下,同样付出巨大伤亡,才艰难攻取了关口西北的罗塘高地。

从仙女山到罗塘,都貌似日军外围据点,但打起来了,感觉却像日军主阵地,其火力隐蔽而猛烈。这叫郑洞国心里咯噔了一下。

同样咯噔的,还有南宁的今村均。

12月18日下午,今村感到事态严重,派三木吉之助带着第21联队的两个大队火速奔赴昆仑关。

由于负责打援的邱清泉新编第22师这时候还没全部到位,故而三木带着一个大队侥幸冲了过去,在九塘跟松本总三郎会合。剩下那个大队,随后被邱清泉的部队拦住,再想过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三木统一指挥昆仑关的日军,在当夜即安排逆袭,派一个中队去反攻罗塘,因为这个高地海拔高于昆仑关,控制了这里,就有了炮击昆仑关的据点。

带队去的是个叫田村能康的中队长,他带着一百来人消失在夜幕下的丛林中。

月上中天,田村中队击退山下的中国士兵。就在快攻到山顶时,这名中队长发现三道铁丝网阻挡在面前;几乎同时,密集的子弹射了过来,他身边的几名日军栽倒在地。随后,日军亡命冲锋,中国士兵拼死阻击。日军通常不打夜战,并非说打夜战时就不堪一击,而只是说夜战不易发挥其重武器的优势。当中日两军士兵在暗夜贴身肉搏时,也不能说中国士兵就一定占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