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烽火南浔路(1938年6月~1938年10月) 万家岭,血染红(第6/9页)

王耀武说:“军长放心,耀武不敢说必胜,但绝不会溃败,我已作好了成仁的准备。”

俞济时说:“没那么严重,现在是围攻日军。但万家岭就咱一支中央军,你代表的是委员长!一定别叫广东部队小看我们。”

王耀武说:“我现在代表的是军长,军长请放心,耀武不会给您丢脸!”

这话俞济时太爱听了,于是小有激动,说:“佐民,你是好样的!以后有我俞济时的,就有你的,什么都一样!你马上带队伍出发,我带着剩下的警卫营随后也赶过去。”

王耀武敬了个礼。

王耀武点齐人马,出德安,往万家岭疾驰。

王耀武的副师长李天霞此时暂调第40师任师长,正在庐山脚下与日军激战。王耀武手下两个旅,第151旅旅长周志道、153旅旅长张灵甫。张灵甫是9月才提拔到这个位置上的。此前这个旅的旅长由李天霞兼着。

精明周到而又善于决断的王耀武,虽然滑头但也能打的李天霞,骄傲而又强悍的张灵甫,踏实并厚重的周志道,敏思且经验丰富的邱维达。王耀武的部队在人力结构上,犹如一个现代公司,搭配得非常完美。因为必须有一个像李天霞这样的鬼小子,必须有张灵甫这样的悍将,必须有周志道这样的老实人,必须有邱维达这样的贴心人,当然这所有的一切都是针对“带头大哥”王耀武来说的。这是一个由山东人、江苏人、江西人、陕西人、湖南人组成的团队。这是一个传奇的开始。

但传奇开始前很难说王耀武心里有了底。

王耀武带部队赶到万家李固岭前线后,第4军和第66军正在老虎尖、狮子岩、石堡山多处阵地消耗日军,冯圣法也开始用余部逆袭,其他部队都在助战,包围圈已开始缩小。

张灵甫第153旅(唐生海第305团、常孝德第306团)扼住张古山以东,冯师的大部分阵地被周志道第151旅接替,后者担负起主攻张古山的任务。此时的松浦师团仍想在第151旅正面撕口子,但被周志道打了回去,于是改换攻击方向,想从侧面迂回,以差不多一个联队的兵力猛攻第153旅第306团的阵地,黄埔4期出身的猛将常孝德率第306团由拂晓打到傍晚,一天之内与日军肉搏6次,创下南浔路作战激烈程度的新纪录。

第74军属中央军,虽然弹药充足,但装备一般,第51师士兵,只有一部分人持“中正式”步枪,多数人拿的还是老式“汉阳造”。打到最后,常孝德这个团已有2个营伤亡殆尽,常本人也身受重伤,团副卢醒继续指挥战斗。剩下的一个营,由于正面阵地过宽,已经有多处被日军突破。危急之下,旅长张灵甫拎着轻机枪,把残缺两营里所有能战斗的人员和杂役兵都集中在一起,对日军进行逆袭。

对于张灵甫抱着机枪扫射敌人的场面,他的手下并不新鲜。对张灵甫来说,实际上是在一点点地打造自己部队的风格和气质,他想拉出一支动动胳膊都是钢铁声的部队。为支援张灵甫,王耀武下令把全师所有的迫击炮集中使用(全师每团有一个迫击炮排),这才把日军打了回去。

此时日军控制了张古山。张古山不高,前山平缓,后山陡峭。日军占领张古山后,等于扼守住一个制高点,在掩护主力突围上具有重大价值。

10月7日傍晚,在万家岭的一个祠堂,王耀武召集部队长会议。

王耀武说:“怎么拿下张古山并巩固住对全歼敌军至关重要,很可能创造抗战以来的奇迹。你们有什么计策?如果是正面强攻就不必说了。”

此时已是黄昏,赣北的初秋已带凉意。祠堂位于万家岭背溪街西3公里的村边。山地的冷风从夹杂着树叶的簌簌吹进来,叫人不禁裹紧了衣服。

王耀武先问周志道。

周志道一言不发,他在想,攻占张古山除了强攻还有别的办法么?

很多人说王耀武最器重张灵甫,这不假,但最器重的人未必是最贴心的人。在王耀武面前,桀骜不驯的张灵甫当然是很老实的,一是王对他有大恩,二是王确实有能力,张灵甫心服口服。但即使王耀武一再保护和提拔张灵甫,两个人之间也稍微隔着那么一层。这是没办法的事,因为两个同样优秀且风格不同的人不可能关系近到完全的亲密无间。这是人性的一些东西决定的。所以比较起来,完完全全地把自己当成王耀武的小兄弟和纯下级的邱维达就突出了。

邱维达说:“师长,拿下张古山并不是大难题,即使现在部队已经伤亡很大。问题在于拿下后怎么保持阵地不失。”

王耀武说:“这正是我担心的。但失不失现在放在第二位,我们怎么先再次拿下张古山。”

邱维达也陷入沉默。因为他知道,部队重武器不足是最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