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烽火南浔路(1938年6月~1938年10月) 万家岭,血染红(第4/9页)

此前为了在山地快速行军,松浦下令把所有挽马编队改为驮马编队(即辎重武器由马拉改为马驮),但即使这样,很多道路仍难以行进。时值9月底,连绵的秋雨不但使道路更加泥泞,漫山的雾气更是叫日军陷入迷惘: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从表情上看,很多日军士兵开始思考哲学问题了。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几天下来,师团的几支部队时常彼此联系不上。糟糕的心情加上地图和情报不准确,使得第106师团走着走着连自己在哪儿都不知道了。

而中国军队的包围圈在缩小。

当完成合围时,第106师团已经进入万家岭!

万家岭,在江西德安县城西北方向20多公里处的磨溪乡境内,是幕阜山的余脉,一片高低不一的山丘:大金山、小金山、张古山、扁担山、尖山、野鸡垄……最高峰不过50米。但松浦手里的地图上,这个地方没有标注。而且更要命的是,跟欧震第4军接战的转天,也就是9月28日,第106师团跟九江第11军司令部的后方补给线被中国军队彻底切断了。

赣北的秋天雨雾重重。

第106师团像迷路的儿童,似乎怎么也走不出连绵的山地了。在补给线被切断后,日军的飞机因天气原因又不能及时地对其进行补给。

第106师团的这些情况,已经被薛岳摸得一清二楚。此时他早就把司令部由南昌推进到德安,隐蔽在城外一个小村子里。他明白,对围歼松浦师团来说,现在最重要的已经不是兵力配置问题了。

是什么问题呢?

时间。

围攻松浦师团的部队很多,主力是早已成名的“北伐铁军”第4军和即将成名的正面战场“抗日铁军”第74军。但薛岳感到决定性力量还是不足,想把另一支粤军第66军(此时军长由谭邃出任,叶肇为第1兵团副总司令兼第28军团长)抽到万家岭。但此时这个部队正在庐山南麓布防,按蒋介石的命令,一旦赣北不保,就在庐山打游击。

参谋长吴逸志说:“把66军调过来?”

薛岳说:“必须的。”

吴逸志说:“庐山最为委员长所看重,把66军留在那里可是他的意思……”

薛岳说:“我是战区兵团司令,你是我的参谋长,我们是最了解战场情况的。现在战机转瞬即逝。此次万家岭围攻,于我军来说,时间和空间较任何方面都重要,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跟武汉解释。因为时间一拖,在空间上我们将陷入不利,106师团很可能就会溜出万家岭。到时候,首先不是战役能不能取胜的问题,而是我们先前阵亡的将士就白白牺牲了!我现在就跟委员长打报告,但你不必等我的消息,你现在就立即向66军下令,把他们调过来。我们先斩后奏,有什么事我来承担!”

临阵决断戎机,作为一片战场上的头号人物,薛岳能承担起东西来,对上面的命令,是该听的听,不该听的,顺耳过,于是部队就有了一定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非常重要,因为一线的事他最清楚,在不出现敌情判断失误的前提下,这种独立性可以换来最大的作战成果。很多次胜仗就是这样打下来的,这使得原本就固执骄傲的薛岳更加固执骄傲,甚至导致后来对上级正确的敌情判断也加以拒绝,终有抗战后期的长衡之败,使他没能在抗战八年中完美收场。不过,对一名优点和缺点都非常突出的将军来说,这也许是最恰当的尾声。

第66军就是这样过来的。

对薛岳来说,第4军和第66军是他当时真心依赖的,因为被他“扣下”的俞济时第74军的战力还在被“评估”中,且先前已在岷山遭日军第9师团重创。

第4军是粤军大本营,张发奎、余汉谋、李汉魂、薛岳、吴奇伟、欧震、叶肇、邓龙光等粤军主将都有第4军的背景。抗战爆发后,第4军在时任军长吴奇伟率领下驰援淞沪,血战大场。武汉会战开始,吴奇伟升任第9集团军司令,师长欧震接任第4军军长。

1938年10月2日,薛岳终于下达进攻命令。

在万家岭正西的雷鸣鼓刘村和哔唭街村,中日军队迎头遭遇。虽说第106师团弱,但也不是手无缚鸡之力,只是相对战力强的日军而言,要是你觉得他们是纯粹的酒囊饭袋,那就未免太过天真了。所以,当双方都认为遭遇死战时,场面是依旧残酷的。

说到万家岭之战,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王耀武,想到张灵甫,想到第74军。其实,严格地说,这是第74军的“准成名之役”,毕竟围攻万家岭的部队太多了,而第74军只是其一,况且此时经过岷山的战斗后,战力已经下降了不少。所以说,真正奠定正面战场“抗战铁军”地位的一次战斗,还是王耀武做军长后的1941年的上高之役。

现在,压力比较大的是俞济时。经过了岷山三战,他觉得脸上也不好看,此时的友军以粤军为主,他不能被广东人看笑话,他代表的是中央军,他甚至觉得自己代表的是蒋介石,加上俞济时本人并非无能之辈,也属于精明强悍的人,所以遂决意在万家岭打翻身仗。此时冯圣法第58师已与日军接火,王耀武第51师还在德安警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