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凯特和罗马(第3/3页)

除了在武器方面,罗马人在战术上也具有优势。罗马的三列阵可以通过交错式的互换让士兵在战时得到一定的休息。另外,山顶上的新兵和辅助兵可以使用弓弩、投石器、扭力弹簧炮等武器用火力支援己方。面对厄尔维几人的猛攻,罗马人完全可以用暂时的后退消耗敌人的冲量,但厄尔维几人却无法做这种互换,因为他们身处低处,军队的组织也不如罗马军团,一旦后退很可能会被罗马人借势冲下来,那时败兵会冲散完好的部队,导致全局崩溃。

这场交战持续了整个上午,根据凯撒的《战记》中的记载,高卢人是无法忍受死伤而被罗马人击败的。但从后来的记载中看,更大的可能性是厄尔维几人的主动撤退,因为接下来的战斗还持续到了傍晚,而且在战斗的过程中没有一个厄尔维几人逃走,显然厄尔维几人在撤退时还保持着完好的组织。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凯撒手头没有骑兵的缘故(战前把所有的马匹都送走了),无法对厄尔维几人进行有力追击。

不管如何,凯撒依旧指挥军队尽可能猛烈地追击撤退中的厄尔维几人,并给予相当沉重的打击,但厄尔维几人还是将自己的军队撤退到了战场一英里外的一座小山上,开始依托山势抵御罗马人的进攻,正当罗马人向山上进攻时,担任厄尔维几人后卫的大约1.5万名波依人与图林吉人开始投入战斗,包围了罗马人的右翼。山上的厄尔维几人见状也发起反扑。

此时就可以看出凯撒作为一名优秀指挥官的作用了,他立即将第三线的军队转向己方的右翼,抵御新出现的敌人。显然在先前的战斗中,他一直没有将这支预备队投入战斗,他遵守了一条在军事学上永远不过时的铁律——“没有到最后关头,指挥官手中就应该保留着一支预备队,否则他就已经失去了对战局的影响能力”,当然判断何时才是最后关头,这就是一个将军的能力所在。

激烈的战斗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最终罗马人取得了优势,厄尔维几人退回了山头,而波依人与图林吉人退回到由辎重与车辆组成的车阵中坚守,此时胜利已经基本属于罗马人了。因为敌人被分成两部分,绝大部分战士在山上,没有食物和水;而留在车阵里的波依人与图林吉人虽然有食物和水,兵力却很有限。凯撒以少量军队监视山上的厄尔维几人,而以主力进攻车阵,直至深夜罗马人才夺取了车阵,俘获了厄尔维几人的全部辎重。而山上剩余的厄尔维几人趁着夜色逃走了,其人数大约有13万,显然罗马人在这场战斗之后也精疲力尽,以至于无力连夜追击。

在经过几天的休整后,凯撒下令追击,并向所有高卢部落发出禁止接受逃亡的厄尔维几人的命令,这场胜利让凯撒的命令格外有说服力,几乎所有的高卢部落都拒绝帮助战败者。很快面临绝境的厄尔维几人就派出了向凯撒祈求怜悯的使者,失去了绝大部分的战士和辎重,又没有其他高卢部落的帮助,唯一可行的道路就是向凯撒祈求怜悯。凯撒接受了他们的投降,并下令处死了其余敢于逃走的部众,下令让厄尔维几人返回故土,此时的厄尔维几人实际上已经沦为了罗马人的附庸,承担着抵御莱茵河对岸的日耳曼人,充当罗马纳尔波高卢行省东北境缓冲带的责任。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历任罗马统治者按照建立退伍军人移民区——给予上层人事公民权——划入行省的步骤对于这块土地逐渐罗马化,到了奥古斯都时期,厄尔维几人所在的土地已经成为了比尔格卡省的一部分,昔日穿着长裤的凯尔特贵族也换上了托加袍,过着浴室—戏院—竞技场的优裕生活,一条条道路深入昔日杳无人迹的高原谷地,田庄、葡萄园、乡村别墅遍布其间,凯尔特—罗马文化成为了这片土地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