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战争之囚(第4/4页)
她的哥哥迟迟不给她定罪,让玛戈愈加难过,直到“第十二夜”——1587年1月7日。玛格丽特明白,这个先例是伊丽莎白惩罚苏格兰女王玛丽时定下的,亨利三世要定玛格丽特的死罪则更加容易。
玛戈的审判一直拖了两个月——从1586年11月初亨利三世得知妹妹被捕,直到1587年1月——这不是随便拖延时间。凯瑟琳于12月13日和纳瓦拉国王在干邑城外一处小村中进行过会见,一同前来的还有玛戈姐姐克劳德的女儿,洛林的克里斯汀(Christine of Lorraine)。[10]克里斯汀是用来引诱纳瓦拉的亨利解散胡格诺派军队、皈依天主教的诱饵。如果亨利能够照办,凯瑟琳和亨利三世将迫使玛格丽特和他离婚,把年轻无瑕的克里斯汀许配给他。这真是典型的凯瑟琳式做法:借助克里斯汀,她可以将亨利和王室以及吉斯家族联系在一起,在她看来,这样就可以消弭继承权战争。
尽管此时纳瓦拉的亨利也想弄死自己的妻子,不过他还是大义凛然地拒绝了太后的提议。或许是因为他完全无意放弃胡格诺派的事业,也完全无意皈依天主教,因此根本不受太后建议的诱惑。又或者,亨利看到太后对处死自己女儿如此轻松愉快,不禁想到,她对自己亲生骨肉都如此无情,无疑日后对自己也会这样。不管亨利出于何种理由,他的代表雷兹公爵在交涉时表示,亨利“绝不会同意这样的恶行”。
就这样,历史吊诡地让亨利在不知情下报答了玛格丽特当年在圣巴托罗缪大屠杀中的恩情,当年玛格丽特也拒绝凯瑟琳离婚的建议,因此救了亨利一命。亨利拒绝了太后的建议,因此也将玛格丽特从死亡边缘解救回来。亨利三世只能于1587年1月7日宣判妹妹终生监禁。
他很快就为自己的决定感到后悔了:仅仅六周之后,纳瓦拉王后就彻底转败为胜,并且以天主教同盟的名义夺下了乌松城堡。
布朗托姆常常认为,玛格丽特的美丽容颜是卡尼拉克侯爵转向吉斯公爵怀抱的关键因素,事实上,在玛格丽特政变之时,这的确是流行的观念。她的老朋友写道:“卡尼拉克侯爵将其带出监狱,带到乌松城堡,不过很快,这位出身名门的贵族就成了玛格丽特的阶下囚。他本想控制玛戈,不过却被玛戈的洁白臂膀俘获,因此只能任凭这位美丽的俘虏摆布。”毫无疑问,玛格丽特的血统和美貌令卡尼拉克痴迷,不过他还是有其他考虑的。比如法国人民尤其是巴黎市民对国王不以为然。亨利三世不受欢迎,以至于在圣诞节期间,太后的间谍发现巴黎的一群天主教同盟分子计划占领卢浮宫,暗杀国王及其手下。凯瑟琳大为惊恐,警告儿子“不要单独外出,小心自己的食物”。另一方面,吉斯公爵的人气却前所未有地高涨,看起来,如果吉斯公爵愿意,他大可以接管整个法国政府。
卡尼拉克作为屈尔通夫人(Madame de Curton)的儿子,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这一点玛格丽特心知肚明。现在必须说服他,让他明白自己真正的利益所在。亨利三世居然没有在事发当时赏赐侯爵,这可帮了玛戈大忙。而玛戈则签署了一份协议:“考虑到卡尼拉克侯爵让·德·蒲福(Jean de Beaufort),给予的种种帮助,(玛格丽特)将自己在奥弗涅伯爵(Marquis de Auvergne)领内一切地方的产业和领主权统统给予、让渡、转交给卡尼拉克……此外还将尽快给予卡尼拉克40,000埃居……以及我们领地上每年高达30,000里弗的初年圣俸。”
无论卡尼拉克的动机是什么,他的决定显然对纳瓦拉王后非常有利。一夜之间,囚犯成为了雇主。强大的瑞士卫队立刻被遣散了,而且玛格丽特也和天主教同盟取得了联系。2月14日,吉斯公爵在写给西班牙国王的信中宣布自己大胜:“我想告诉你,我和卡尼拉克之间的交涉取得了圆满胜利,我劝他加入我的事业,并且保证纳瓦拉王后完全安全。我对此感到高兴,这样我们就得到了许多领地和城堡,并拿下了奥弗涅……你要知道,看到侯爵解散了国王安插的守卫,以表示对我的忠诚,这对法国国王的影响有多大。”为了进一步确保周围地区和同盟的安全,吉斯公爵派给卡尼拉克一队士兵保护王后。
玛丽·斯图亚特于2月8日被处以斩首,死状凄惨——她被砍了三刀,第一刀刽子手没有完全砍中脖子,而是砍到了脑后,因此在刽子手再次举刀的时候她还有意识——这引起了法国和西班牙的愤怒,造成了一场危机。
不过玛格丽特却从国王手中死里逃生,改写了自己的悲惨命运,摆脱了自己的困境,1587年春,纳瓦拉王后不再是被关在囚笼里的无助囚徒了,不用再应付自己哥哥、母亲或丈夫的种种伎俩了,她是法国一处坚固城堡的女主人。她的城堡坚不可摧,当时一位编年史家写道:“只有太阳可以强行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