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巴黎王后(第4/6页)

亨利的担心是有理由的。他才走不到五天时间,宫中就有人趁他不在挑起一系列政变,而玛格丽特正是其中一人。

这一切都是因为令人垂涎的中将一职有了空缺。显然,亨利不可能在当波兰国王的同时还统率法国军队,所以在他离开法国之前他已经不情愿地辞去了统帅职位。王室血统上仅次于亨利的弗朗索瓦认为,他将成为兄长的继任者。毕竟,16岁的亨利在还没有战争经验的时候就已经被凯瑟琳委以重任,弗朗索瓦当时已经18岁了,并且还参加过拉罗歇尔的围城战。

所以,弗朗索瓦听说国王无意委以此任时感到非常不快。凯瑟琳和查理都不信任弗朗索瓦。他们知道弗朗索瓦富有野心,而且,无论是政治派(厌恶亨利和吉斯家族的温和天主教徒)还是胡格诺派(他们在拉罗歇尔抵挡住了围攻,因而获得权力,迫使太后服从他们的条件)都认为弗朗索瓦将成为国王。在这种情况下,凯瑟琳和查理都认为,让弗朗索瓦这个由反对派们培养出来的人物统率全军不是好主意。他也许会调转枪头反对自己。

弗朗索瓦感到尊严受辱,他通过亲信向支持者表示自己很不满意,于是,这些人想出了一个冲动的计划。当时,阿朗松公爵和纳瓦拉的亨利都在洛林陪同凯瑟琳送别亨利。在回来的路上,这两位年轻人密谋逃离宫廷(以躲避重重监视),并且各自集结一批骑兵和步兵。玛格丽特解释说:“胡格诺派在提督死后得到我丈夫和我弟弟阿朗松公爵的手谕,立志要为提督报仇。圣巴托罗缪日之前,他们曾邀请过弗朗索瓦参加聚会,向他保证将会把弗兰德斯送给他(也就是贿赂他)。现在,他们在劝说我的丈夫和弟弟在返回路上离开国王和太后,取道香槟(Champagne),和等候已久的军队会师。”

不幸的是,密谋者很不谨慎,结果纳瓦拉国王的大臣米奥桑(Miossans)[19]知道了消息。他大吃一惊,准备阻止这场行动。

此人并非狂热的天主教徒,或是吉斯家族的门客,或是凯瑟琳安插的间谍。米奥桑是亨利的手下,圣巴托罗缪大屠杀当日被玛格丽特救下的两人之一。他在被迫皈依天主教之前曾是胡格诺派。他在大屠杀前夜和纳瓦拉国王一起商议如何处理科利尼遇刺一事。他对亨利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如果米奥桑也在反对亨利和弗朗索瓦的冲动计划,那只能说明这两位年轻人不擅阴谋,计划有严重失误。[20]

更能证明米奥桑用心良苦,而非处于一己私利的证据是,他没有把信息透露给凯瑟琳或者国王,而一旦透露信息,他必然会受到重赏,但肯定会对亨利不利。他转向了自己的救命恩人玛格丽特。玛戈回忆道:“一位名叫米奥桑的天主教绅士得知了阴谋,认为国王必受其害,因此他找到我,对我说,这种阴谋必然败露,届时将会对他们自己和国家不利。”纳瓦拉王后很快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她不愿看到亨利因叛逆被捕受审。她无法直接联系丈夫,亨利不信任她。他从不认为他们两人利益一致。玛戈灵活地处理了此事。她写道:“我直接去找国王和太后,说有重要事情相告;但是他们必须保证,听后不会有任何人受伤害。”凯瑟琳和查理表示同意,于是她告诉兄长和太后,她的弟弟和丈夫准备逃离宫廷,和胡格诺派会师。玛戈最后说:“我恳请国王和太后赦免他们,不要让他们离开宫廷,同时也别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计划已经败露。国王和太后答应了玛戈,仔细商量如何把他们留住,免得他们知道计划败露。”

也许是这样;但似乎还是有人告诉了弗朗索瓦(如果亨利不知情的话)纳瓦拉王后已经介入此事。因为,不久之后,阿朗松公爵就开始讨好他的姐姐——并且求得她对自己的支持。玛格丽特回忆道:“(他们逃跑未果)之后,我们来到了圣日耳曼宫,由于国王身体不适,我们在当地停留了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的弟弟阿朗松公爵用尽一切办法来讨好我,最终我答应将他视为朋友,正如对兄长波兰国王做的那样。由于他是在宫外长大的,我们彼此之间并不了解,一直保持这距离。现在在他的努力下,我们的关系进了一步,我决定和他建立稳固的友谊,将他的事情视为自己的事情,但绝不会为此损害兄长查理的利益,因为我爱他胜过其他人,他也很关心我。弗朗索瓦对此向我保证一定遵守。”

尽管查理曾经陷害过玛格丽特,强迫她和亨利结婚,但玛格丽特对查理似乎有着诚挚的爱戴。毫无疑问,圣巴托罗缪大屠杀之后,两人的关系更近一步,因为他们明白,两人都受到了凯瑟琳和亨利的愚弄。大屠杀带来的负罪感和肺结核一样无情地侵蚀着查理的健康。他谴责母后借刀杀人:他曾对凯瑟琳吐痰:“夫人,你才是这一切的主谋!”查理回避凯瑟琳,从玛格丽特这里找到了温暖,因为她理解他的痛苦,分担了他的痛苦,同样渴望爱抚。很多事情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与性无关;他们之间不是爱情,而是缺失母爱的一种体现。他们都受人利用,又被人抛弃,所以互相之间结成关系以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