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小寿司,大文化

说起日本料理,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寿司。实际上寿司已经成为日本料理的代表,在世界上任何一家日本料理店,看看他们的寿司做得是否正宗,很大程度上就能判断这家店的水准。

日本人吃寿司的习惯由来已久。寿司在日语里最早写作“鮓”(读音都是“sushi”),说明鱼肉在最早的寿司原料里就是不可或缺的。寿司的另一个写法是“鮨”,这和古时候寿司的做法有关。那时候的寿司并不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块状物,而是把鱼肉和米饭搅在一起,之后撒上盐让两种食材发酵。米饭发酵会自然产生淡淡的酸味,和鱼肉相互作用,产生奇妙的味道。“鮨”字的意思就是通过料理让“鱼”产生“旨”。“旨”的意思相当于“香和鲜美”,但是又远比这感觉复杂和强烈。日本人有个比喻,说一个人劳累了一天之后浑身又脏又臭,这时候去洗个热水澡,进入澡堂子的那一刹那会有一种难以言表的畅快,甚至情不自禁地发出“啊”的一声,从全身的放松转移到舌尖的极致享受,这就是“旨”了。当然,发酵寿司这种古代食物在现在的日本已经不太常见了,仅在滋贺县和青森县的一些地方保留了下来。因为是大米和鱼肉混合,所以中国人把这种食品称为“寿司饭”,很是贴切形象。

自然发酵的过程毕竟缓慢,在美食面前迫不及待的日本人渐渐摸索出了一种新的办法,就是给米饭施加压力,让米饭变得紧实,内部不透风自然就会升温,这样会加速发酵的过程。可以把米饭放在箱子里,然后压实;用海苔、树叶、竹子皮等材料紧紧地包起来,一样可以达到加速发酵的效果。这样做出来的寿司,就相应地叫作“压寿司”和“手卷寿司”。

在今天的日本,已经几乎没有人会这样费工费时地做寿司了,大家都采用了更加方便的做法:直接用寿司醋搅拌米饭,用醋的酸味模拟发酵的味道。寿司醋没有颜色,可以保证搅拌好的米饭依旧纯白晶莹;而且这种醋只是微微有一点儿酸味,更明显的是甜甜的口感。用这样的醋搅拌蒸熟的大米,做成“寿司饭”,这之后根据做法的不同,寿司还会分成关东和关西两派。

关西流保留了压寿司的做法,就是把调过味的各种食材和寿司饭一起放在模具里压制,最后的成品口味浓重。因为关西离海远,所以一般不会用太多鲜鱼。

关东流的做法更得日本料理的精髓,不需要任何模具,全靠寿司师傅手工把寿司饭捏握成长方形的小团,这样可以保证米粒圆润的外形和醇香的本味。上面再盖上刚刚切好的新鲜生鱼片,再刷上一层或厚或薄的日式芥末汁,这就是中国人认识的寿司了。因为是在掌心里握住捏出来的,所以叫作“握寿司”。这种寿司在江户时代兴起,因为方便快捷而迅速风靡日本。今天在日本,如果单说寿司,通常指的也是这种“握寿司”。

“握寿司”追求原料的极致新鲜、简约而没有任何多余的调味料,只依靠米饭的甜美、醋的微酸口感和刚出海的新鲜鱼肉,最佳的味道只在转瞬之间,因此这对于寿司师傅的技术和火候要求尤其高而准。这也是典型的日本料理概念——在美味的顶点,把它呈现在客人面前。而在这方面,有一个已经炉火纯青的人:他生于1925年,有超过55年的时间都在专心地捏寿司;平时为了保护自己的双手,只要不工作就戴上手套,睡觉时也不例外;他的店里只有10个座位,甚至没有洗手间, 但是全日本乃至全世界的吃货们都蜂拥而至,还要提前一年预约;他是米其林三星寿司大厨,在日本的地位非常崇高,日本人把他当成国宝;2014年4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日本时,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就是在这家小小的店面招待了美国总统。这个传奇的寿司师傅,就是被称为“寿司之神”的小野二郎。

小野二郎的寿司店叫作“数寄屋桥二郎”,在东京银座地铁站的一个地下出口旁边,大名鼎鼎的“寿司之神”就藏身在这个小小的店面里。小野二郎对寿司的执着要求已到了苛刻甚至变态的地步。他在70岁之前每天早晨都亲自到筑地市场(东京最大的生鲜批发市场),从各种食材中挑出顶级品质的当日食材:金枪鱼只选用脂肪含量较低的野生黑金枪鱼,而且是鱼身上最好的部位;海胆则是北海道紫海胆,比平时能够吃到的高档海胆体形大出两圈;虾严格选用20厘米长的天然大对虾……小野二郎对食材的要求极其严格,有时甚至因为没有顶级的食材而干脆放弃一道菜品。日本料理对原料的要求,在“寿司之神”这里更加苛刻而明显。

小野二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