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出了名的勤劳

日本人是出了名的勤劳。在日本,加班很正常,据说有的妻子竟然会看不起按时下班的老公,觉得大家都加班、怎么单单就你回来呢,认为老公是个没前途的窝囊废。“过劳死”这个残酷的词语,也是日本人发明的。这和欧美国家很不一样,同样是发达国家,美国和欧洲人天天想着去哪里休假,要求国家保证法定假日,为什么日本人就天天干活儿呢?这也跟种田有关系。

前面提到,日本古时候是个农业国家,最主要的农产品是稻米。稻米在寒冷的地区不能生长,在热带地区即便不怎么管它也能有好收成。而日本从地理上讲,正好处于温带地区,在这种环境里,稻米要是好好照料就可以克服环境的不利条件取得好收成,要是不用心耕种就会歉收了。所以,古代的日本人只能全心全意地种田。日本有种形象的说法,认为“米”的意思就是要照料“八十八”次。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社会氛围里,日本人自然就养成了“以勤劳为善”的信念,这到现代社会里就换成了加班的形式。

日本的公司和中国很不一样,日本人的就业观也跟中国人大不相同。像丰田、松下、三菱这些大公司虽然都是私企,却有着中国国企的一些影子。在20世纪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年代,日企曾经有引以为傲的三大法宝,就是“年功序列”、“终身雇佣”和“企业工会”。“年功序列”,就是按资历排辈;“终身雇佣”很好理解,就是公司一辈子雇用你;“企业工会”就是在企业里成立工会,这个工会会照顾员工从入职到结婚、搬家、生小孩儿一直到退休的方方面面。那时候,日本人进了大的企业就像上了保险,基本上得到了铁饭碗(除了20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破裂后发生经济大衰退和裁员外),所以他们在选择企业时通常很小心。日本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工作的出发点不是我要做什么工作,而是我要进哪家公司。在日本,进入丰田、本田、索尼、松下这类的大公司也是很多毕业生的追求,因为在这些公司工作最稳定。

这样的企业,加上日本人的报恩心理,还有日本人的集体意识(大家都加班,自己也不好不加),就培养出了责任感。既然没有公司就没有现在的家庭,那就把公司当成家;既然公司帮忙照顾家里的事,那自然也要把公司的事当成自家的事。虽然现在大多数的日本人不用再种田了,但他们仍然很勤劳,变成了在公司里夜以继日。

当然,这样的情况在经济泡沫破裂后出现了很大的不同,不是说日本人不再需要加班了,而是日本企业的“三大法宝”不再那么管用了。现在的日企也出现了“能力至上”的倾向,就是不再按照资历而是按照能力来;终身雇佣在经济泡沫破裂后悲惨的大裁员浪潮中也不复存在,现在的日企其实也是会裁员的;还有工会组织,它们之前在照顾员工、代表员工跟企业谈判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因为经济长期不景气,工会也没有再要求资方给员工涨工资。不过虽然有这样的变化,“三大法宝”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有位日本朋友是一家日企的资深人力资源师,她大学学的是语言学,之所以做了一份跟专业完全不相干的工作,就是看中了该大企业的金字招牌。她工作之后从来没有跳过槽,而且她说日本的年轻人也很少换工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日本经济还没有完全复苏,找工作不那么容易;但最根本的原因是,跳槽之后很多事情都要从头开始,而大部分日企是按在本公司的工作年限计算工资的,这带有“年功序列”的影子。最后,随着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强力推行他的经济复苏政策(这一系列刺激经济政策不仅给金融市场注入了活力,也开始让企业和消费者振作起来,在日本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日本人甚至专门发明了一个词语,叫“安倍经济学”),日本经济出现了全面向好的势头,这让工会组织又恢复了活力,因为企业赢利了,所以工会又向雇主方面提出了加薪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