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海纳百川

1956年开始,松下公司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松下幸之助当时制订了一个长远计划:5年内营业额翻三番。实际上,5年后松下的营业额足足涨了4倍。

战后重建起来的松下,一是要完善过去的产品,二是要开发新的产品。说松下推动了家用电器的普及一点儿也不过分,只要看看他们都生产过什么就可以了。“三神器”就不用说了,其他像烤面包机、吸尘器、蒸汽电熨斗这些小型家电,松下在1950到1953年间就开发了50多种。他们是怎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推出这么多产品的?答案很简单:积极合作,取长补短。除了跟飞利浦这样的海外公司合作外,松下也很注重和国内的厂家合作,比如电冰箱就是与一家叫作中川电机公司合作推出的。

松下电器在“二战”之前只涉足过电视机,从来没涉及过电冰箱。眼看着市场已经有需求了,再从头开始搞研究开发,显然已经来不及。正在松下幸之助焦头烂额之际,机会主动找上了门。一个叫中川怀春的老板找到他,介绍说自己的中川公司在“二战”期间专门做机械制造,战争结束后专门为驻日美军生产和修理电冰箱,美军撤离以后,订单一下子少了很多,中川就打算为国内消费者生产冰箱。虽然他们的技术不错,却对打开国内市场没有把握。中川找到松下后,表示愿意把公司交给松下幸之助管理。松下幸之助觉得中川很有诚意,不像以前那些来谈合作的人,都藏着掖着。最后,松下幸之助连实地考察都没去,就和中川签订了协议:公司股份由中川和松下各占一份,中川负责生产,松下负责销售。松下电器的电冰箱就这样推向了市场。

从松下的合作对象可以看出松下幸之助独具慧眼,比如,1953年,松下正式接手日本胜利唱片公司。这家唱片公司是1927年美国胜利公司投资成立的,原本经营得非常顺利,一度还是日本留声机和唱片业的顶级公司。然而,自从1938年日本政府推行了战时经济政策后,美资全部撤出,公司经过了转手,又在战争中遭到空袭,后被中兴银行收购,接着日本又颁布不允许银行持有企业股份的法律,中兴最后决定把股权出让给松下公司,松下幸之助爽快地答应了。

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松下要接手一个负债5亿日元的公司,松下幸之助说,胜利公司在他眼里是一块埋在泥巴里的金子,从此松下电器就多了一个响当当的“胜利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