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第2/2页)

一九八七年九月,我作为研究宋慈的专家,应邀出席在中国召开的首届国际法医学研讨会,在大会向多国专家学者做《伟大的法医学家宋慈》的专题报告。一九八八年一月十日《光明日报》发表《宋慈家乡的年轻人——记作家王宏甲研究〈洗冤集录〉的事迹》。二○○六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洗冤》,是我在《神验》基础上修改的新版本。二○○七年《洗冤》入选文化部、财政部送书下乡工程,配送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图书馆和乡镇图书馆(室)。以上是我与宋慈有关的履历,一并记之。

如前所述,我最想告诉青年读者的是我自己感觉到的一个收获:那其实是我青年时期建设自己的一个异乎寻常的开端,我的理性思维正是在那时得到训练。可以说,每一行向外写出的文字,都是向内建设自己。事实上,远不止是训练了思辨力和逻辑思维。我意识到了,追寻宋慈,不仅要从史料中追觅甄别他的踪迹,“丹青难写是精神”,最不能缺乏的对人精神世界之形成的可靠追述,并须臾不能忽视相关的历史环境。于是,宋代建阳家乡,比宋史更辽远的中外世界都在我眼前开阔起来。

我懂得了可以在描绘宋慈的小说中熔文学性与历史真实性于一炉。于是这本书中,宋慈出生、求学、成长,以及为官奉职的地点、职务、时间均与史实相符,据以断案的勘查检验知识则主要来自《洗冤集录》,部分检验知识来自清廷《律例馆校正洗冤录》,量刑的细节也大致依照宋代刑法。我懂得了,小说可通过有限的历史事迹而写出本质的真实,而本质的真实甚至是更高的真实。

然而,面对宋慈这历史人物,我仍觉得用小说表现不够。为什么想用“评传”的方式写宋慈评传?因评传这种文体,强调对原始资料进行认真的研究、甄别、考证,挑战性其实很大。我以为一个不朽的生命,并不会因其血肉之躯的离去而终结。事实上,宋慈去世后,他的著作、他的智慧、他的情感,始跨越宋代,历元明清至今,且漂洋过海,继续着不朽。我有理由在这部评传中,将他辞世后七百多年来在国内国际的影响作为他生命的组成部分予以评述。

这部书是关于宋慈的小说与评传的合本,名之《宋慈大传》。为什么用“大传”名之?在中国文化传统里,名大传者可追溯至《周易》里解释卦辞与爻辞的传,曰易大传。又有解释《尚书》的《尚书大传》。还有为《春秋》注释的《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等,皆属于阐释经典的著作。传与人物相联系,有称志传、纪传、史传、传记、评传、自传、外传、别传、正传的。我以为大约分四类或可观区别:一是记述翔实史事的史志性传记;二是带有研究与评论性质的传记,称评传;三是以史实为根据,不排斥某些想象性描述,称文学传记;四是小说,如鲁迅的《阿Q正传》,傅雷翻译法国作家菲列伯·苏卜的《夏洛外传》,纯属文学范畴。本书将小说与评传合为一体,可使互相映照;或犹前人大传诠释经典,就小说《洗冤记》而言,乃根据宋慈生平学识与追求,形象地演绎阐释《洗冤集录》经典。就精神而言,传宋慈其人倾毕生勤勉,关心民瘼,珍重民命的大慈大爱,这可并非虚构。

二○一六年,适值宋慈诞生八百三十周年,谨以此书志纪念。

二○一五年十月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