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夜走海听居

建阳位于闽北,八闽之上游,建城早于置县。最早在此筑城的是汉时闽越王驺氏无诸,他是春秋时越王勾践的十三世孙,也是福建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统治者。公元前一一一年,当玉门关成为大汉王朝西北最边远的一个关隘,大潭城则成为大汉王朝东南边陲最边远的一个城堡。日后,也是入闽第一关。

从那时距宋代已有一千余年。这千余年来,从吴越入闽的这一条古道早已被无数商贾车马碾踏成并不荒凉的大道。二人一路奔来,饿了便吃,吃了再跑,以最快的速度赶回了建阳。

建阳城负山临溪,东面的永安门外,有一个与城隔河相望的古镇——童游镇,宋慈的家就在这个古镇上。

终于看到家乡的古城了,这是又一日黄昏,蹄声在家门前刚刚停下,宋慈的夫人连氏就迎了出来。

“父亲怎样了?”宋慈翻身下马,把缰绳扔给宋勰,立即问道。

“在昏睡。”连氏蛾眉紧锁。

宋慈提步上阶,奔入家中。

宋老夫人见到儿子,先前尚能镇定的神情一瞬时全不知哪里去了,什么话也没说,先自泪水哽了喉头。宋慈见过母亲,直奔父亲榻前。

侍女秋娟掌上了灯。宋慈看到了憔悴不堪、昏迷不醒的父亲,双膝在榻前跪下,泪水夺眶而出。

“请海听先生看过了吗?”宋慈问。

连氏转眸望了望婆婆,老夫人泪水又涌出来,点了点头,强抑泣声:“看过了。”

宋慈蹙紧了眉心:“怎样?”

没有人回答。

“快说呀!”宋慈预感情况不妙。

“海听先生不曾下药。”连氏答道。

“为什么?”

宋老夫人终于泣出声来,全家人都哭了。

原来海听先生一向是治生不治死的。不论何种疑难病症,只要有治好的可能,赴汤蹈火,他都为你尽力。若是绝症,他便不肯下药。宋慈过去也曾有所闻,现在见眼前情景都明白了。

“不……不!”宋慈转身对母亲说,“我去找海听先生!”

天已杀黑,四野里雾气沉沉,宋慈出镇上了路,与他同行的仍是宋勰。

在这个天黑雾浓的夜晚,宋慈只是一心想为父亲治病,不能束手望着父亲就这般离去。对于他所崇敬的海听先生这样知难而退,他不可理解。他压根儿就没考虑自己此番前去,究竟是否请得动海听先生……毕竟海听先生尚未下药,再请海听,这是他唯一的办法。

“海听先生毕竟是海听先生啊!”

海听先生姓熊,名禺,字云轩,也是建阳人氏,出身于一个颇负盛名的书香之家,其先祖熊秘,在唐朝时曾任尚书之职,且在乡里建鳌峰书院,专课宗人子孙。熊禺少时曾患一种非常奇怪的病:头顶生疮,层分五色,形如樱桃,破溃则自顶分裂连皮剥脱至足,家里人都认为没治了。不料一个上门讨水喝的不留姓名的游方郎中将他救活了。后来,熊禺便随那游方郎中去云游四海。

那游方郎中原是北宋东京的名医,东京失陷后,他一家老小尽遭金人杀戮,落得孑然一人,他便四海为家,游医天下。熊禺随那游方郎中到过中都(今北京),这中都当时已是金人的都城。而后西行,到过西夏的都城中兴府(今宁夏银川)。不久,那游方郎中死在路上。熊禺遵嘱就地葬了恩师,随后独自南行,到了大理国的边城建昌府(今四川的西昌),从那儿进入南宋境内的潼州府路,不久即临长江,浮江东归,待到重回乡里,已是两鬓如霜。乡里人多已不认得他,也记不起他的姓名了,因他行医时自号海听,人们都称他海听先生。

昏暗的夜色越来越浓了,天气不好,月亮一直没有露脸,阴郁的夜色更显得潮湿。宋慈一路行去,不禁想着当年海听先生将他夫人和女儿从死亡线上领回来那事。

宋夫人连氏,芳名玉兰,出生于世书之家,是宋慈幼时的先生吴稚的外甥女。玉兰的父亲因一件受牵连的官司,灾难接踵而至,不久父母先后病逝。玉兰自小就在舅舅家长大。玉兰与宋慈从两小无猜亲如兄妹,到成年意笃情深。玉兰十八岁与宋慈成姻,但直到二十四岁尚无身孕。宋慈的父母几番想与宋慈再纳一房,奈何宋慈不肯,宋巩想想自己也是婚后多年方有慈儿,才没有相强。二十五岁那年,玉兰终于怀了身孕,之后,玉兰一直食纳欠佳,直过了半年,仍然不时呕得汗水涔涔,好不容易撑到八月有余,玉兰方觉比较自如一些。但过了几日,玉兰腹内突然大痛,却是就要临盆了。

那正是嘉定七年辞岁夜用过年饭的时辰。坐婆被请来了,一家人忙得团团转,可是直过了一夜,玉兰痛得腹如锥,腰如折,一阵紧似一阵,无奈胎儿只是不下,玉兰散乱不堪的乌发全为汗水浸透,面色苍白如纸,那不时抓紧被盖的双手,也渐渐放松,不省人事,奄奄一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