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时乖命蹇:苏联国际战略的转变与犹委会的命运(第3/4页)

1948年底,随着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被查封,此书也被销毁了。[36]俄文版《黑皮书》虽然没有面世,但是,当斯大林开始策划“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案”之时,它同样成为苏联当局指控犹委会的主要罪证。

斯大林战略思想变化对犹委会造成的第三个重大打击是犹委会主席米霍埃尔斯被谋杀。1947~1948年,出于对外冷战和对内加强统治的需要,苏联在国内掀起了一场反对“世界主义”的运动,其“目的是加强与外界的隔绝并在知识分子中清除任何外来意识形态的影响”[37],在苏联民众当中“灌输对西方的反感和敌意”,以便当预期的冲突发生时培养起一种好战的精神。[38]苏联犹太人因为和西方联系最广、受西方影响最大,因而沦为打击的重点对象。著名学者罗伊·梅德韦杰夫指出,“反对‘世界主义’的斗争具有明显的反犹性质。在当时的日常政治用语中,‘世界主义者’、‘犹太复国主义者’、‘犹太人’几乎就是同义词。”[39]有研究者指出,“所谓反世界主义者运动,几乎就是反犹太人运动。”[40]在官方的支持下,不论是政界,还是科技文化界,大批犹太人遭到开除或者免职。而作为犹太文化的领军人物、享有“苏联第一犹太人”[41]美誉的米霍埃尔斯自然就成为苏联当局打击的首要目标。特别是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国的决议通过后,斯大林的战略是“决不允许在苏联境内出现一个公认的、享有世界声望和尊敬的犹太民族运动领导人。”[42]而担任犹委会主席的米霍埃尔斯恰恰就是斯大林最为担心的那种苏联犹太人的精神领袖。苏联当局明白,“应该首先除掉米霍埃尔斯,因为不除掉他,就不可能清除犹太民族文化的残余,就不能有计划地从肉体上消灭受他支配的苏联的犹太人。”[43]

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个意外事件。1947年12月上旬,美国报刊上出现了受到严格保密的有关斯大林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的细节报道。这件事在苏联被看作是泄露国家机密。[44]斯大林闻讯大怒,立即下令国家安全部部长阿巴库莫夫追查泄密者。国家安全部一时找不到真正的消息来源,于是便嫁祸于米霍埃尔斯,诬称米霍埃尔斯委派苏联科学院世界政治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经济学家伊萨克·戈尔德施泰因从斯大林的妻嫂叶夫根尼娅·阿利卢耶娃及斯大林的犹太女婿莫罗佐夫处收集有关斯大林私生活的情报。[45]因为米霍埃尔斯在战争期间访问过美国,与美国犹太人联系甚广,所以,国家安全部便向斯大林报告说,“全世界是通过米霍埃尔斯了解到他的私生活的。”[46]斯大林随即命令阿巴库莫夫迅速干掉米霍埃尔斯。[47]苏联国家安全部第一副部长谢·伊·奥戈利佐夫、白俄罗斯国家安全部长拉·察纳瓦中将和费·格·舒布尼亚科夫上校受命负责此次行动。1948年1月12日晚饭后,在国家安全部的精心策划下,正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参加对获得本年度斯大林奖金提名的戏剧进行评审的米霍埃尔斯和陪同他出行的国家安全部密探、戏剧评论家弗拉基米尔·戈卢博夫一起被诱骗到察纳瓦的城郊别墅,然后被国家安全部的工作人员用货运汽车轧死。夜深人静时,两人的尸体被装上卡车抛到明斯克市内离他们所住宾馆不远的一条偏僻的大街上。[48]这样就给外界造成了一副米霍埃尔斯和戈卢博夫散步回来死于车祸的假象。随后,斯大林高度评价了这一行动,并下令授予这一行动的参加者勋章和奖章。为了掩盖这一谋杀阴谋,苏联官方在1月16日为米霍埃尔斯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和盛大的葬礼。《真理报》报道说,有数万人参加了追悼会。[49]

暗杀米霍埃尔斯是斯大林“对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的清算以及后来对其领导人和苏联-犹太文化精英清洗的序幕”。[50]它是反对意第绪语文化和犹太人阴谋的一部分,“是斯大林分子大规模屠杀犹太人的预兆:先是对苏联的犹太文学和文化下手,然后是对有犹太血统的被同化的知识分子(取绰号‘世界主义者’和‘没有护照的流浪者’)下手。”[51]这一事件标志着苏联犹太人历史上“黑暗年代的开始”。[52]

斯大林战略思想变化对犹委会造成的第四个重大打击是犹委会的活动陷于瘫痪。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斯大林的战略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主义出炉;6月5日,马歇尔计划发表。随后,斯大林彻底放弃了大国合作政策,转向集团对抗政策,美苏冷战正式爆发。9月25日,日丹诺夫在华沙召开的九国共产党情报局会议上正式宣布,“世界舞台上现有的政治力量分成了两个基本的阵营:一方是帝国主义的和反民主的阵营,一方是反对帝国主义的和民主的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