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渡劫波媚娘定君心(第5/11页)

媚娘只能报以无奈的苦笑——究竟是力不从心,还是畏缩不前?要等到什么时候?或许唯有长孙无忌年老致仕,雉奴才能亲摄大权,她也才能取王皇后而代之。恐怕那时他俩也年近半百了吧?错过多少大好时光?可没办法,谁叫她跟了这么个男人呢?雉奴虽不乏精明,却天生缺少勇往直前的气概。不过话说回来,李世民倒是气贯山河,但能这么疼爱她吗?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看来也只有默默陪着他等……

不过世事难料,便如外面这场夜雨,似乎根本没有放晴的意思。刚开始还淋淋漓漓,不多时已趋滂沱,狂风吹得庭中树木摇曳不止,似厉鬼般张牙舞爪。甬道之旁的石灯笼早已熄灭,檐下悬挂的宫灯也被吹得不住摇晃,宫女宦官纷纷缩身避雨。猛然一股风从侧面窗户灌入殿内,吹灭一盏灯,李治不禁打个寒战,忙唤外面伺候的人关窗;可连喊两声无人理会,索性走过去自己动手。

他探身摸到窗棂,正要往回拉,却见云福、云顺就立在一旁,正面朝北边指指点点说着什么。

李治不禁恼怒:“你俩偷什么懒?朕叫你们都听不见。”

云顺尖着嗓子道:“陛下,玄武门上有人!”

“有何大惊小怪?是巡……”李治扭脸一望,也愣住了——九成宫所有宫门的名称都与太极宫相同,玄武门也是正北宫门。他原以为云顺说的是门楼上巡夜的禁军,可借着朦胧的灯光一望才知,是门楼顶上站着一人!

并非李治目力好,而是那个人影很特别,他手中挥舞着一面白旗之类的东西,哪怕在夜雨中那个轮廓也格外醒目。

“莫非有刺客?”李治话一出唇便觉自己这想法太荒谬,玄武门有重兵守卫,谁敢轻易犯险?况且哪门子刺客会攀上门楼殿顶?那人似乎根本没有歹意,只不住挥舞着手中白旗一样的东西。

“怎么回事?”媚娘也凑了过来,探身向北望去。她目力比李治稍好,似乎看出点儿门道,“他似是故意引咱注意……在喊什么吗?离太远了,听不清楚,快派人去瞧瞧。”

“已打发人去问了,不过隔着几道门,怕一时……”云福咕哝了半句便把后面的话咽回去,侧耳努力倾听,似乎还真听到什么——在暴雨噼噼啪啪之声中好像夹杂着另一种阴沉的声音。

哗哗哗……哗哗哗……哗哗哗……

媚娘也听到了,隐约觉得这声音曾听过,却又一时想不起,低头冥思,忽见庭中积水已有两三层玉阶高,而且还在不断升高,那颜色竟是土黄的。她猛然醒悟,霎时一阵寒意从脚尖冷到头顶!

“是洪水!”媚娘放声尖叫,“已经涌进宫来啦!”

殿内殿外顿时大乱,李治吓得倒退两步,碰倒了屏风。云福慌里慌张在雨中奔跑着,呼喊着救驾,可哪有人回应?这会儿生死攸关,谁也顾不得君臣礼数了,宫女宦官大多是不谙水性的北方人,像没头苍蝇般尖叫着四处乱窜,不少人涌进殿内躲避。云顺徒劳地呵斥着:“肃静!保护圣驾要紧,再乱跑者一律治罪……”

倥偬之际反倒是媚娘先冷静下来。她经历过一次洪水,自比别人沉着些——贞观十年秋,也就是她刚入宫之时,洛州遭遇洪灾,洪水溢入洛阳宫,冲毁左掖门,十九座殿阁受损,淹死六千多人。那次她永生难忘,多亏住的楼阁高才侥幸活命。

对啊!当觅高处躲避!

媚娘匆忙抓住颤抖的李治:“去东面通天阁,那里最高!”说着已冲出殿门,快步趟进水里。内侍云福、司医蒋孝璋等十几人左右保驾;云顺急忙抓起殿中的龙袍、皇冠,草草系个包袱,背在身上随后紧追——龙衣冠冕乃天子象征,断不能轻弃。

媚娘的反应够快了,可还是有点儿迟。玄武门有人报信之时山洪已涌到宫门,虽说宫墙经隋唐两代修葺格外坚实,但水流还是从各处门缝不停灌入,又耽误一阵,此刻已将近腰际。媚娘与云福一左一右架住李治,在水中奋力前行却越行越深,没走多远水位已渐至胸口,几名个子稍矮的宫女早就不见了踪迹。而暴雨越来越大,眼睛都很难睁开,即使睁开所看到的也是灰蒙蒙一片,各处灯火大半已被洪水、雨水熄灭,众人几乎是凭着记忆往前摸索。

李治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一直被乳母、师傅乃至嫔妃精心呵护着,哪遇到过这等危机?天子的尊严荡然无存,吓得腿也迈不动了,几乎是被媚娘和云福硬拉着往前走。鞋早就趟丢了,也不知谁不留神绊了一下,三人互相拉扯着一并跌入水中。李治连灌好几口浑浊的水,嘤嘤啜泣几乎绝望,媚娘却死死架住他肩膀,大声鼓舞:“雉奴!你是真命天子,不会有事的!快起来!起来!”李治哪还有勇气,兀自张手扑腾。云福不愧为忠心的奴才,见此情形将皇帝背在身上,挣扎着往前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