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三章 风向转 人情变 李仙风(第2/4页)

又想想,山东这些年功劳大到天上去,朝廷却总是用手段掺沙子上眼药,山东一直没有什么过激的反应。

所作所为都是枭雄的举动,可却对朝廷这般容忍客气,这是为什么,难道这位齐国公想走的是禅让的路子,那到了这步,该到九锡这步了吧……

很多人都是在胡思乱想,不过那距离自己太远,充其量一帮人闲聊的时候扯扯,关键是自己将来该怎么办,能操这个心的,大都是在流民大军打进河南来,逃难进开封城的官员士绅。

现在胶州营进展顺利,据说被流贼兵马占领的各个地方一处处的被收复,自己可是那边的地方官,不敢说有过什么德政,可毕竟对地面熟悉,算是半个地头蛇吧,加上流民大军席卷河南的时候,知县、知州甚至是知府在城破的时候多有殉国战死的,同知、通判等有品级的官吏也是死伤累累。

逃进开封城的这些官吏除却琢磨着回去复任之外,还想着上面死了这么多,自己是不是可以向上走走,在河南这兵荒马乱的地方苦熬了这么多年,是不是也该过几天好日子,舒坦舒坦了。

想是想的不错,可结果一切都说不定,毕竟现在要作主的是齐国公李孟,他老人家不发话,一切都是休提。

尽管李孟还没有到开封城,可各人都要表现出来自己对这场胜利的态度,这也是表态啊,听说河南巡抚李仙风和布政使一干人早就是投诚了,啧啧,身在高位就是不同,就算是磕头投降也要快点,将来不知道怎么大用呢!

齐国公李孟进不进开封还不一定,可开封城在上次被解围后的狂欢后,又是陷入了一种节日状态。

凡是那做官的,都要写一篇洋洋洒洒的赞颂文章,赞颂齐国公李孟的盖世功勋,那些寓居在开封城内的豪强富家,主动的到巡抚官署和布政使司衙门,说是自己薄有家资,愿意劳军出力。

这可是把开封城内的官员们吓了一跳,官员们的写赞颂文章,通过各种行动表达自己的忠心,这个倒是见惯了的,可这些豪强富户,平素里想在他们手里扣出来钱难似登天,太平时节,从来收不起赋税,怎么突然间转性了,居然主动出钱,这真真是太阳从西面出来了,稀罕啊!

齐国公李孟在十月十五的时候,大军已经是到达了新城,这边距离开封城也就是骑马半天的时间。

再有半个月时间黄河就要封冻了,时间很紧,他所带的本军没有停留在新城,直接是赶往黄河边上船回山东,对于李孟来说却不能跟着走,毕竟这河南现在也是他自己的地盘,还有许多事情要处理。

不过在开封城这边,很多事情简单了很多,附近的屯田田庄护庄队正在冬训期间,被直接调来做新城的外围防御,顺便齐国公要检阅下开封附近屯田田庄护庄队的演练情况,值得一提的是,每次护庄队的演练,齐国公未必会到场,不过却有一位身材高大,穿着千总服饰的中年汉子跟着看。

这人自然是郝摇旗,李孟决定把带回山东之后,他就放下心来,尽管不知道为什么入了齐国公的法眼,可今后的前途是不用担心了。

本来许他的是彰德府的守备或者是都司,可在李孟的身边,李孟只给郝摇旗安排了一个营千总的位置,而且还不是亲兵大队的,是普通的步兵团,郝摇旗知道这其中的门道,这是大帅身边的直属军官,那就和明军顺军中的亲兵家将差不多,这种亲信程度自然要比在彰德府当个灰溜溜的武官强太多了。

李孟对他的安排也很简单,先不用管什么,去多看多学,山东的东西和顺军和明军都是完全不一样的,尽管郝摇旗在顺军也是统领过十数万的大将,但那套东西,却未必适合山东兵马。

这的确不是狂妄,火器作为主要的杀伤手段,近现代步兵的训练手段,阵型布置,又有一个近代的后勤系统支持。

胶州营的确是这个时代最巅峰的军队,郝摇旗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一开始的时候,郝摇旗对李孟的安排颇有些不以为然,而且对山东了解多了之后,他也知道屯田田庄的护庄队是胶州营最基础的军事组织。

实际上就是给适龄的青壮进行军事训练,方便在适合的时候补入军队的这么一个预备役的系统。

自己领兵十年,见过多少场面,居然被安排学这些壮丁民壮的把式,这不是瞧不起人吗,郝摇旗还真是心中有几分火气的,一切的不满在到护庄队的民壮训练后都是烟消云散,这时候郝摇旗才真正了解顺军和山东兵马的差距到底有多大,这次的确是败的不冤。

尽管是民壮之流,可在头目的组织下,进退有度,有组织有纪律,战技训练尽管简单却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