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八章 郏县和襄城之间(第2/5页)

而明军的士兵们,则是手持长矛和弓箭、火器等,在大车之后列阵而守,来这里的时候,制将军袁宗第已经是得到了命令,不要顾忌下面士兵的伤亡,关键是要突破这个好似乌龟壳一般的车阵。

按照预先得到的那些战例,本以为这次还是由车营推动大车上前,谁想到明军却改了方法,而是用这样的方法。

大车垫土,加上遮蔽用的木板,等于搭建了一个一人半或者两人高的矮墙,有这个矮墙在,加上墙后的士兵守卫,想要攻打,就不是野战,而是攻城了,守城攻城,往往是攻城的一方要拿出更大的力量来攻,守城的则相反。

在顺军的一贯概念中,除却好像是怪物一般的山东兵马,最能打的明军莫过于陕西来的官军,白广恩的部队战斗力也不能说弱,又是这等绝境,要是自己这边一味猛攻,没准要付出很大的伤亡。

眼下的顺军和当年也有不同,当年是遇到官兵大家都是没命的猛冲猛打,可现在制将军这一级,甚至是到了果毅将军这一级,都有自己的地盘和直属的军兵,这些也是他们权势富贵的命根子。

制将军袁宗第这次带着自己的嫡系前来,可实在是舍不得耗费损伤太多的本家力量去冲打,特别是眼前这么难啃的局面。

袁宗第在这里迟疑,可他麾下的兵马却着急了,唐县老营被屠杀,督师侯恂自以为是损伤那顺军的士气,谁想到却是让顺军的官兵激起了滔天的恨意,这次袁宗第正在整理阵型谋划的时候,几名威武将军和都尉都是主动的过来请战。

平日里这前锋冲阵,别说是下面的官兵死伤惨重,就连为首的将官都是容易遭受不测,安排冲阵前锋,众人都是不太情愿,可今日间,这些军将都是红着眼睛在那里请战,他们也不掩饰自己的恨意,直接就是说要为家人报仇雪恨。

众意难违,制将军袁宗第却也想趁着这个机会探探对面的虚实,略作沉吟之后,就点了一名威武将军,一名都尉率领四千人出阵,准备冲击官兵的中军,若是能一举攻破自然最好,若是打不破,也可以看看对方的成色。

这出征将领的选择颇有讲究,那威武将军和都尉的人马都不是袁宗第的嫡系,而是其他处投奔而来的小股义军,并且一直没有被消化的。

此种考虑要是在平常,恐怕就要生出几分龌龊,不过今日间,那两名军将郑重其事的感激了袁宗第,然后率众出阵。

袁宗第早就是安排了信使快马去往大军本阵告诉闯王李自成,另一方面,也安排了信使绕路去通知刘体纯和刘芳亮的部队,让他们做好夹击的准备。

这些都是做完,他也抽调方才请战的兵马在前军,如果破阵成功,那就是后队的人马趁势掩杀,如果不成也可以用来封堵阵型,不被官军趁势的反噬过来。

四千多兵马,也就是千余的骑兵,这些人被摆在了前面,后面跟着三千多的步卒,咚咚战鼓敲响,就开始向前。

不过走出十几步之后,那名威武将军却和随行的都尉商议了几句,骑兵反倒是后撤,在步卒的身后,让步卒在前。

袁宗第在自己的军阵中观战,看到这个临时的调整之后,禁不住皱起了眉头,这样的场面,却要临敌调整,岂不是耽误事情,给对方更多准备的时间。但他也知道这个调整是无奈之举,因为骑兵无法控马越过对面的矮墙,如果按照平时这么硬冲的话,肯定会撞倒矮墙上,守卫的明军拿着长矛都可以对付。

又是一阵纷乱,步卒到了前列,开始向前行进,对付这种堆砌完整的工事,只能是专注于一点,为了保证在一段距离上的攻击力,只能是用足够多的兵力集中起来,双方距离将近五百步。

这五百步的距离行军,士兵们的队列很容易变得松散溃乱,所以一开始就要用密集的队形,这三千多步卒就是排成这样的队形缓步前行。

戚继光在自己的兵书上曾经说过,大军列阵前行,要小步走,打拍子,每走十步就要停下整队对齐。

山东这边的军队凡是出阵的时候,都是方阵前行,列队进退,取得的战果也颇为的辉煌,不知不觉间,阵型这个东西又是被人重视起来。

步卒合战,要队列严谨,这个道理谁都懂,可从天启年往后,整个东亚的军事水平是整体的下滑。

军将们想要在战斗中取得胜利,都是依靠自己的亲兵家丁,普通士卒的存在就是为了炮灰和克扣军饷,官兵和流民军队的战斗,更多的是比拼战斗意志,而且人命不值钱,反正抓丁征召,可以找到十倍的人,何苦去费力去训练那一两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