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一章 开局(第4/6页)

十一月初五,王海的亲笔信被快马送到了仁川,一直在那里主持防务的郑蛟,和带着这封信的山东亲兵一起踏上了回城。

当时有个约定,王海确定自己控制住汉城之后,就派人送去回信……

一直到这个时候,满清那边都没有什么发觉,因为他们派来采买大批货物的商人在朝鲜驻屯军登陆之前就已经是回到了盛京,在这之后,在冬季,朝鲜南北交通经常被大雪所阻断,消息居然一直是没有泄露出去。

在古代这种交通落后,信息流转闭塞的情况下,某地发生变故,只要是封锁得法,确实是能实现保密。

何况刚刚被满清攻占的朝鲜人对鞑虏并没有什么好感,肯定不会有什么主动通风报信的存在,实质上,对于展示了足够武力的大明山东兵马,许多朝鲜的中下层士子和地主们,大多是欢迎的态度。

毕竟对于几百年的朝鲜传承,这汉家衣冠代表着的可是正统所在,也是朝鲜对文明的向往所在。

十一月间,走仁川和山东这条线,因为渤海的风大浪大,并且海冰出现,实际上要先沿着朝鲜海岸线向南,然后再折向山东,在莱州的灵山私港一带上岸,这花费的时间可真是不少。

事实上,等确定的消息到了李孟的手上,已经是腊月初了,崇祯十六年也要过去。

这个消息先送到的是齐国公的谋主公孙先生那边,谋主和军师的称呼是非正式的,但这个称呼所代表的地位却是不言而喻。

带着铁面具的孙传庭被众人怀疑身份很久了,大家也是羡慕他的遭遇,同时也是对山东和李孟的天命所钟更有信心,公孙先生的水平,在山东的文武高官之中都有共识,那真是实实在在的宰辅之才。

有了孙传庭在,从前很多模糊的事情和规矩,都是变得清楚顺畅,整个山东的文武集团都是变得愈发的正规和有组织,这其中,孙传庭的功劳当真是不小。

有这样的大才,山东大兴似乎是真有天命在其中,当然,知道这位公孙先生是当年山东盐帮行险从天牢诏狱之中偷天换日出来的人,当事人成海已经是牺牲在战场上了,其余的人还在京师和各处坐探,消息保密的很。

山东的腊月初,天气已经是十分的寒冷,可身体健壮,并且恢复到最佳状态的孙传庭却仅仅是穿着一身棉袍。

看到王海的信笺之后,孙传庭整个人从里到外都是热火起来,王海此举可是实实在在的开疆拓土,大明自宣德朝之后,哪里有这般的盛事。

“公孙先生”在国公府是不需要预约或者是通传的,他的身份地位高崇,下面的人都会恭敬客气的告诉他,目前国公大人正在干什么。

此时的齐国公李孟正在后院的演练场那里锻炼身体,这是李孟带来稍有的几个影响,现在山东的人都是说“锻炼”身体而不说“打熬”身体了。

等孙传庭来到后院的时候,看见李孟手中拿着长矛,摆着刺杀的姿势,一次次的收回刺出,极为的枯燥。

在一边背手侍立的黄平,见到孙传庭过来,连忙躬身行礼,开口低声说道:

“请公孙先生稍待,大帅从城外军营回来,就在这边练习,按照往日规矩,再有小半个时辰就好了。”

孙传庭手中捏着书信轻轻的敲打手心,微笑着说道:

“身在高位不忘自律勤勉,这样的人才是成事的英主,咱们大帅就是如此啊!”

这么夸李孟,边上的亲兵营统领黄平自然不会有什么异议,而且说的的确是实情,尽管才是下午,可天却很阴,隐约有下雪的征兆。

李孟手中的长矛抖的笔直,每一个动作都是做的一板一眼,他上午出去视察城外的军营的,奔波行动已经是有些疲惫,可下午的锻炼依旧是一丝不苟,在这个乱世,武人的立身之本就是这一身的武艺,保住自己性命的底子。

他也知道孙传庭过来,不过长矛的刺杀锻炼还要完成,事实上,如果不是孙传庭过来,李孟在完成长矛刺杀训练之后,还要去齐国公府边上的射击场,练习长短火铳的射击。

过了会,李孟已经是完成了长矛刺杀的训练,满头大汗,一旁的亲兵过来送上毛巾,李孟简单的擦了几把,笑着对孙传庭说道:

“孙先生,这没有仗打,身上却是闲的难受,不练练不舒服,身为武将却顶个国公的名头闲在这里,不好,不好。”

听到李孟的感慨,孙传庭欠欠身,笑着回答道:

“大帅切莫如此讲,而今大帅居中调度指挥,乃是胶州营的核心中枢,真到了天下太平那一日,大帅还要比今日更加闲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