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三章 一个有故事有本事的佣兵(第4/6页)

这番话实际上李孟一直是如此做,但却没有这样的理论综合,这番话说出来,很多词语都需要费德勒神甫的翻译和解释,满屋子的武人都是动容,这些话每个人心中都有类似的想法,但这么综合的说出来,却是第一次。

李孟伸手拍了下身边的扶手,开口笑着对边上的王海说道:

“小海,不管这番鬼是不是他说的那般,能讲出这番话,这人就值得咱们收留,的确是个人才!”

王海脸上虽然有些愤愤,可还是点点头,能把实际情况综合成理论的人,的确是很让人佩服,欧曼所说的这番理论,实际上是近代军队的概念,而胶州营,现在虽然是近代军队的训练,理念却仍然很老旧。

突然被人提纲携领的说破,心中的震撼可想而知。

“将军,我这些日子看见您的部队,编队已经和欧洲那边差不多,可是在队列和一些基本动作上还有问题。”

队列和基本动作,这正是胶州营值得自豪的地方,现在居然被一个新来的番鬼说“还有问题”,屋中即便是文士也知道这句话的厉害,武人们更是目瞪口呆,这大堂之中立刻是一片的安静。

在这安静之中,李孟朝着椅背上一靠,哈哈大笑起来,能听出来他心情很是舒畅,满屋子的人却都是有些奇怪,不知道大帅在笑些什么,李孟小声停歇,指着一直是保持肃立姿势的欧曼说道:

“你是个人才,我决定让你当作我的属下!”

这番话一说,大家都是明白,这名欧曼也是被大帅看好,决定接纳了,欧曼虽然平静,可脸上还是露出了一丝笑意,把右手放在胸前,躬身鞠躬。

李孟坐在书案之后,笑着大声说道:

“既然要做我胶州营的一员,那就要事事行个规矩,你问问费师傅,胶州营之中见我的面,要如何做!?”

边上一直是做翻译的费德勒神甫上前一步,低声的说了几句,一直表现的颇为矜持自傲的欧曼脸上神色变化,能看出来他心里有些复杂,又有点为难。不过这种迟疑并没有太久,朝前走了两步。

欧曼站在那边,看看四周,又看看堂上含笑的李孟,膝盖一曲,跪在了地上,这一跪下接下来的动作就快速了许多,双手扶地,碰碰的磕了九个头,口中用颇为生硬的汉语大声的说道:

“标下欧曼·加里斯参见大帅,大帅万安,今后小人愿为大帅效死,肝脑涂地,再所不辞!!”

这话说的荒腔走板,几个成语说出来的时候,还要边上的费德勒神甫提词,这才是磕磕绊绊的说完。

“好,欧曼,你这就是我胶州营的人了,军纪一会有人教给你,有功当赏,有罪当罚,我胶州营处处分明,只要你好好做,自然前程远大。”

李孟微微点头说道,这洋人的确是有真才实学的,不过见礼磕头的程序也是必须要走的,洋人番鬼,在欧洲见到贵族也要跪下,见到皇帝和教皇甚至要跪下亲吻鞋底,在欧洲跪得,来了大明就跪不得吗?

所谓的西方人只是半跪,不肯屈膝磕头的话,是在清朝开始出现的,英帝国的使者看着外强中干的清国,不觉得自己有跪的必要,辩称是两国的礼仪不同。

等到了清末和民国时期,华夏的衰弱,让国人对西方的种种有了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比如说西洋人举止行为都是极有礼仪,很有自尊,很少骂人打人之类的举动,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无非是国力悬殊之极,再加上当年那些出过国的本就是才俊,他们都出去,未免给国人一种外国人都和他们一样的感觉。

另外翻译作品的那些文学家都是言辞优美,温文尔雅的大家,经过他们翻译出来的文章语句自然也都是美轮美奂。

这么以讹传讹的情况下,国人眼中的外国那自然是礼仪之邦,文明世界。

附带说一句,如今大伙动辄挂在口中比较的外国比中国如何,不过是欧美发达国家加上俄罗斯、日本而已,广大的亚非拉群众一般是不在比较之列的。

眼下东西方并没有什么差距,在野蛮的白人心中,大明帝国还是文明的象征,李孟又是强大的实力派,这些流浪四方的白人佣兵们和国人一样跪下磕头,他们却也没有什么为难的情绪。

当然了,胶州营的官兵平日里都是行军礼的,大家都是一起拼命的弟兄,不讲究那么多的礼节。

只是今日,这欧曼算是被胶州营接纳,行这个跪地磕头的大礼,也算是走过一个仪式,彻底的臣服于李孟的麾下,服从指挥。磕了九个头,是否有逾越,是否是不合礼制,这个就没有人理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