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三章 一个有故事有本事的佣兵(第2/6页)

比如说那费德勒神甫总是感觉到有点冷,邓格拉斯则是尽量的向着后面靠,而这穿着胶州营普通士卒服装的欧曼,站在那里,却是坦然自若,侃侃而谈,这更是说明他的素质和不凡。

这样的状态让李孟更是欣赏,他同样是直截了当的说道:

“我山东的军队军纪森严,都有为胶州营效命,保家卫国的决心,应该就是你寻找的那种,可你也要让我们听听你的经历,实话实说,看看你能为胶州营做些什么,本帅来决定是否留用。”

军人之间的对话不需要那么多繁文缛节,已经比来时整洁许多的欧曼仿照胶州营的士官礼节行了个军礼,站在堂上侃侃而谈。

“瑞士人开始做佣兵的时候,德意志的农民们也开始去欧洲各地从事这个卖命的工作,但是既然是雇佣兵,他和本质的军人就有区别,他们是为了金钱在作战,德意志的武人们,已经没有了当年神圣罗马帝国那些骑士的荣光,我的祖国,萨克森公国的雇佣兵们尤其如此。”

整个大堂上的人都是听得全神贯注,这万里之外的西方也有种种的新鲜事,欧曼并不是在讲述什么奇闻轶事,他的表情很是凝重。

“一百多年前,想要约束属下雇佣兵军纪的一名雇佣兵老将被哗变的属下杀死,在此之后,萨克森公国的佣兵就我祖国的耻辱……我是一名破产贵族的继承人,我的祖上是光荣的骑士,我想做一名有荣誉感的雇佣兵。”

接下来的述说,欧曼放缓了许多,显见是有不愿意回忆的往事,但他也知道,要真是想报效胶州营这部队,就必须要讲明白自己的经历。

“我有家族的教育和在常备军服役的经历,我的雇佣兵团队随着胜仗越打越多,汇集到我这里的人也是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我也统领过万人以上的佣兵大队。”

说到这里,李孟瞥了一眼站在一边的邓格拉斯,看见这邓洋人已经肃然起敬,可那边的欧曼却已经停止了讲述,欧曼的讲述很多词语都是用母语来代替,边上的费德勒神甫给做出翻译,王海听得聚精会神,突然停下来,忍不住开口问道:

“接下来怎么?”

欧曼清了清嗓子,很艰难的说道:

“我的队伍在一次战役中杀死了同为德意志人的几千佣兵,我的部下在这之后,因为我不允许他们劫掠平民而哗变,把我驱逐出去。”

说到这里,欧曼一向是冷静的情绪终于出现了些波动,他声音大了点,朗声说道:

“德意志人应该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继承当年神圣罗马帝国的荣光,可现在却是几十个分散的小邦国,彼此攻杀,自己消耗。”

因为语速有些快,费德勒神甫甚至有点跟不上他翻译,稍微停顿了下,欧曼又是变得平静起来,淡淡的说道:

“我只不过是个没有爵位的雇佣兵,我已经是在欧洲失去了存身之地,也不想投靠其他国家重新和遍布欧洲的德意志佣兵作战,我只能是带着我的理想来到东方,寻找一支军纪良好的军队。”

邓洋人一直是站在李孟的身边,此时正凑上前来解释说明,欧曼要真是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这样的人在德意志不会超过十个,他所说的军纪的事情,也的确是实际的情况。按照邓洋人的观察,这欧曼的确不像是说假话。

接下来的事情,就和胶州营情报系统的观察有关了,欧曼在一年半之前跟随一名商人来到了澳门,不过那名尼德兰的商人并没有死,而是离开去了印尼。在这时候的欧洲,对于东方的传闻近似神话。

许多哲人学者都是把东方这个大一统的帝国描绘成道德上近乎完美的天堂,这种描述一直持续到十八世纪,大思想家伏尔泰还是在坚持这个论调。欧曼就是受到了这些理论的影响,希望在大明帝国能找到一个有道德,有荣誉感的军队。

在澳门,欧曼跟着来自欧洲的商人和传教士,不断的去往大明的沿海城市,并且抓住机会去往内地,可眼下是大明的末世,混乱不堪,到处是军阀私兵,要不就是民团乡勇,这些人那里谈得上什么军纪和荣誉感。比起欧洲的雇佣兵的混乱来,也可以称得上不相伯仲,彼此彼此。

极为失望的他,已经准备去美洲过下半辈子了,谁想到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听到有人谈论山东,说是山东的军队和大明其他地方的军队不同,几乎可以称得上是道德完美,这个信息让欧曼·加里斯顿时产生了兴趣。

因为灵山私港差不多是往来北方的海上商人们停泊的唯一港口,郑家的船只和各个华商洋商的商人们,船上的水手们有过经历,各种各样的灵山私港的见识传闻,偶尔有胶州营的描述,却恰好是附和欧曼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