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六章 意料之外 野心何来(第3/5页)

他这句命令下完,本以为是等待归德府生乱,山东兵马借平乱之名进入,就如同现在的两淮之地,谁想到灵山商行和屯田田庄居然不动刀兵,用这经济之法就办成了这件事,实在是让人惊喜。

贾大山比李孟早一日到达了济宁州,贾大山也是河南豪强,算见过市面的角色,但来到这济宁州之后还是感慨了下,河南如此的纷乱,山东却这般的太平,济宁州更是繁华富庶的有些不像话。

同是大明的天下,为什么这山东有如乐土,而这河南地有如地狱,真是让人不平衡,贾大山和灵山商行还有屯田田庄打交道的字数颇多,也隐约听他们说道,在这山东地面上,什么巡抚、布政使,甚至那些藩王统统是不作数的,唯一说话管用的就是他们总兵李大帅。

贾大山常想,若是自己向着这位李孟投降,招安之后,这归德府能不能变成自己进入山东之后所看到的样子。

毕竟自从屯田田庄在归德府设立,纷乱的地方上已经是安宁了许多。

想想第二天就要见到李孟,这贾大山心中还真是有些不安,第二天一早就有人过来领着他去清军厅那边等待,这里原来是济宁卫的衙门,后来裁撤,等到胶州营的兵马驻扎过来,就把这里当作了官厅。

在偏房等了两个时辰,那边就说是李大帅到了,贾大山连忙和过来招呼的亲卫一同前往,走在清军厅的走廊之中,贾大山突然间有些心灰意冷,他今年四十多岁的年纪,也该是回家好好过日子,何必又那么多的想法,乱世之中能有个太平已经不容易,再奢求其他未免太过了。

官府招安,被招安的人有一万人,真正能被收编的能有五百人也就不错,而且这被招安的头目都是给个不要紧的官职打发,贾大山也不图什么了,只求对方不要胃口太大,一口气把自己吞下去就好。

一进正厅,那名亲兵闪在一旁,低声说道:

“贾员外,我家大帅就在上首。”

贾大山向上一看,却发现一名年轻人坐在当中,两侧各有些武将站立,这李大帅这么年轻吗,那些武将也都是年纪轻轻,但看这些武将的服色打扮,站在最末的一位应该是个千总。

千总在其他地方不值钱,大明军中这千总差不多烂大街了,但山东兵马能做到千总统领一营已经是了不得人物,在归德府的屯田田庄之中,也有一位千总在,地位极高,屯田田庄和灵山商行那些见了自己牛气万分的人物在这千总面前都是恭敬异常。

这样的人物都要站在下首,看来这中间的年轻人的确是李大帅了,看看对方如此年轻却有这样的地位,而自己四十多岁还不过是个流贼的头目,贾大山更是有些心灰意冷,边上的人又是低声催促了一句。

他这才是猛然惊觉,连忙的跪了下去,口中一边赔罪,一边报上自家的名号,并说鬼迷心窍,罪该万死,只求大帅开恩,给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云云。

贾大山的这些说辞,不过是招安的常见套路,该说那句话早就是有人指点,既然是能在这正堂上磕头,那肯定是官府接受招安,走个形式罢了。

接下来就该李孟说几句了,无非也是当今圣上慈悲之类的话语,贾大山跪在上,却听到上面那年轻人温声的说道:

“归德府拓城贾某,有忠义之心,朝廷理应重赏,以示大明天威恩赏,本官觉得,就做个守备吧!”

贾大山跪在那里,听到这个“守备”两个字,再也不顾不得什么礼数,愕然的抬头望着那年轻人,守备是什么级别的官员,有那领着五万兵马被招安的大头目也就是给个守备的官衔。

眼下自己手中兵马,差不多都是在山东的控制之下,那有什么实力可言,为什么居然给个如此高的官衔。

但不管对方的用意为何,给出这个官衔来,等于是自己一步登天,贾家虽然是大族,但却一直没有什么人有官身,文武两途上都是没有族人为官,所以规模再大,也就是个土豪而已。

但贾大山做了守备,说是光宗耀祖也不为过,贾大山愣了一会,却是泪流满面,只是砰砰的在地上磕头谢恩。

李孟这个任命一说出去,在正堂上两侧侍立的武将们也有些错愕,王海担任亲兵营统领这样的要职,也才不过是个守备的职位,这“李振海”贾大山不过是个势力弱小的降将,怎么就有这样的高位。

那边贾大山拼命磕头,带着哭腔谢李孟的恩赏,本来这些事情应该是文官或者是内监主持,但在山东地面,这些事情其他人怎么敢伸手,既然是李孟招降授官,那这贾大山则就是承李孟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