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〇一章 枕边重权 巧计出京(第2/5页)

成海去山东本就是投奔一名远房的族叔,谁想到这名族叔并不是什么良民,乃是当地绿林山寨的二当家,成海也不是良善之辈,索性是上山入伙,倒也做出了点事业,在山上还讨了个老婆,但他是正规军士出身,心里自然比较大。

胶州营山东招兵的时候,成海就主动过去参加,靠着自己的武艺和本事,也打拼到了队副的职位,在黄平招募情报人员的时候,因为成海的社会经历比较丰富,再者也有了家室,心也比较稳定。

鞑子入寇的时候,黄平招募的那些有江湖背景和那些江湖人都是自觉得大势已去,作鸟兽散,这里面的人也有和成海差不多出身身份的人,不过这次成海不知道翻了那股劲,却不愿意跑了,死心塌地的跟着黄平他们为大军打探领路。

这可能是和他就是从蒙古那边跑回来的有关,坚持下来的都是有福气了,这成海也是负责登州府一地头目。

去往京师诏狱捞人,这样的大事,自然要选择精兵强将,成海则是这次行动的负责人,并且内帐房授权他他可以调用灵山商行和其他关系,以及各种资源。

江显绰实际上考虑的也是非常充份,成海在登州府已经是娶妻生子,据了解他对自己的家人很是看中,这样的人派出去,有家人在后方,也不怕他那里有什么别的问题,比较好控制。

在刘福来和李孟说完这些事情之后,第二天内帐房和江显绰分别和李孟禀报了详细的计划,李孟没有多说什么。

但事后却叮嘱了木云瑶一句话“加急快马,有何事山东以及周围省份,八天内可达,即便先斩后奏,也要知会与我。”

木云瑶明白李孟话中的意思,内帐房这次的调动在胶州营系统之内开了个极为危险的先例,李孟也不好是多说什么,毕竟按照层级划分,内帐房地位越来越高,是否有没有直接调动外面力量的职权,也没有明文的规定。

老太监也的确是为了胶州营的大局着想,只是这次的先例可以开,却不能成为常规,胶州营只能有一个首脑,在身边,还掌握着秘密力量的高级人物,这太危险了。

不过李孟也没有把话说死,老太监的见识和内帐房已经初具雏形的情报综合处理能力,还真是对胶州营大有用处,给些自专的权力,也未尝不可。

一切都交待完的当天下午,三十名亲兵连夜的赶往京师,这些亲兵不必进入京师之内帮忙,主要驻扎的城外接应即可。但这些接应的人并没有和成海他们联系,却只是和分号的老掌柜隐秘的见了一面,江显绰也不知道这件事。

成海一共是带了九个人来到了京师,他勉强也算是地头蛇,胶州营这次又有大笔的银子支应,几个人在平民居住的地方买了一处院落,装做山东来京师贩运海货土产的商人,他们也确实是带了不少的土产货物。

京师是重地,要是不明身份的几个外地人出现,五城兵马司和锦衣卫很快就会注意到,不过他们几人都是路引之类的手续齐全,又有大批的货物,而且确实是每天和城内的一些杂货商铺联系,看着很是正常。

来到京师内,沟通了消息之后,也只能是步步小心谨慎。

成海接受这个任务之后,心中是做了很坏的打算,京师劫诏狱,这可是连评书先生都不敢提的大事,自己来干,想必是九死一生。

不过军命如山,现在自己的老婆孩子在田庄里面也有了一份红利,家中还有小小的田产宅院,这日子比起自己在草原上给那些鞑子当奴隶的时候不知道要强出多少,自己拼了这命,按照胶州营的军功抚恤,家里孩子都会有很不错的前景,想想也是值了。

他在山东好多年,回到京师来千头万绪,虽然有灵山商行那边牵线,不过帮助也不是太大,还只能用从前自己的老关系。

锦衣卫在各处打探监视,在朝中值守依仗,传旨护送,还有镇抚司审问钦案,另外就是诏狱这边。

大凡在锦衣卫之内混的不得势,一般都会给打发到诏狱这种地方来养老送终,那周番子当年和成海做下那票大案,虽说成海跑出京城之后,自己没了干系,但平日里他和成海关系那么好,也是被众人看在眼中。

经过这件事情之后,身上有了污点,在锦衣卫之中升迁没了指望,结果被派到了诏狱去看守犯人,这几年下来,才是个小小的班头。

大明官场黑暗,这监狱更是又如地狱一般,牢头狱卒百般的盘剥欺凌,而且待罪之身没有那么多的权力,有苦也无法声张,这些监狱里面的官差还往往是借着这些人和亲人们的互相沟通,上下其手,大发其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