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〇〇章 血裔传承 首辅之才(第3/5页)

东昌府的颜知府夫妇昨天已经是回去了,按照正常的运作,颜知府要成为山东布政使司的右参政差不多还有半年,那时候全家人在一起,总归方便些。

屋内李孟、颜若然,还有木云瑶和顾柳两女,刘福来这样的长辈自然也是在旁边,孩子刚刚满月,早早的就由保姆抱进了屋中休息。

李孟发现自己对儿子的喜爱之情,远远不如其他的几个人,特别是刘福来,老太监一说起这孩子脸上就笑开了花,喜欢的了不得,所谓隔代亲,应该就是说这个了,老太监和孩子没有什么血缘关系,却还这样的高兴,说明他也确实是把自己当成李家的长辈。

“夫君,今晚可要把小龙的名字定下来,满月了孩子还没有姓名,说出去让人笑话。”

颜若然低声的叮嘱道,屋中的人听到颜若然这句话都是会心一笑,小龙是李孟儿子的小名,也不知道为什么,颜若然给自己的孩子起了这么个大俗套的名字,好歹她们内宅几个女性可都是受到良好教育的。

只是小龙这个名字,在其他人耳中就不是那个意思了,颜知府劝了几次,却抵挡不住女儿的坚持,索性是不管,只是叮嘱不要在大庭广众的时候这么叫。

颜若然很是莫名其妙,因为她真没有觉得自己起这个名字有什么问题,只不过是叫着顺口罢了。

知道这名字的人范围本就是不广,也没人当回事,只是有人想得很多。

还真是难为了李孟,这起名字和打仗、做生意完全不是一回事,琢磨这件事实在是不知道从何叹气。

“那就叫李宏吧,宏图大业的宏。”

这个字的繁体写法他倒是知道,当然,屋中的那些人比他的文化那是高太多了,木云瑶心直口快,先是开口说道:

“这名字倒没有什么不好的,只是不够响亮。”

现在的木云瑶比前段时间可要开朗许多,一来是开封之围被李孟解开,二来是周王派人给他捎了一封信,还有些精巧的玩意,当日来到李孟身边,本以为这辈子再也无法和父母联系上,谁想到现在又是重新的挂上。

灵山商行又在开封城开了分号,经常的书信往来还是可以保证,这也算是人逢喜事精神爽。

对于木云瑶的意见,顾横波、柳如是还有颜若然都是颇为的赞同,老太监坐在一边则是含笑不语,对他来说,看着眼前这种其乐融融的局面,心中就感觉到无比的愉悦。

在家中,李孟倒不像是外面那般谨言慎行,听到几个女孩想出的名字,不是有些文气就是偏于阴柔,不太合适,禁不住站起来说道:

“人生在世,要看本事大小,这名字再响亮能有什么用处,老子给他打下来的富贵荣华,他好好守住就行,现在不是看他名字好坏,是看他老子我给他挣下多少。”

这番话说的市侩些,可也充满了豪气,颜若然听李孟所说,眼中全是温柔,而木云瑶更露出了迷醉的神色。

李宏,这个并不响亮的名字,也就被这么定了下来。

夜更深些的时候,女孩们都是散去,可书房的灯光还是在亮着,贴身的护卫们得到了命令,都是散在院子的周围。

听着老太监的介绍,李孟的脸上逐渐露出凝重的神色,尽管所谓将帅气度,泰山崩于前也不变色,但这刘福来说的这些事情还是超出了他的预计,等老太监说完,李孟才沉声开口说道:

“伯父,此事未免是太行险了,万一有个闪失,胶州营的大好基业怕是要损伤不少。”

李孟说完,看了看老太监的神色,没什么异样,从刘福来被接到府中之后,确实是在很多事情上有帮助,胶州营以屯田田庄为主的民政系统渐渐的梳理清楚,开始提高效率,制度方面也是完备许多。

而且老太监是内宫出来的,自己一直不怎么操心的内府,也在刘福来的指点下,开始井井有条,木云瑶三女的内帐房更是变得作用极大。

外面众人都是赞叹李大帅识人善用,把老太监接入府中之后,等于凭空增添了个宰辅之人,帮助极大。

李孟也感慨,莫非这好人当真是有好报,自己把老太监接进府中的时候,可真是没有什么公务上的想法,谁想到居然还有这样的帮助。

不过,刘福来在自己不在的时候却做出这样的大事,李孟心中的确是有些捉摸不透,安静一会,李孟又是开口说道:

“小侄不过是个一省的总兵,所做的无非是守土练兵的事情,要朝廷的钦犯有何用,那孙传庭可是咱们大明最顶尖的人物,就算是到我这山东穷地方,又能让他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