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〇章 子侄应孝 无云亦龙(第3/5页)

院门虚掩,里面也是安静异常,饶是老太监也算是见过风雨,此时禁不住喉咙有些发干,身边的刘迁脸上也是一副视死如归的模样,伸手推开了院门……

宅子的台阶上,有四名穿着厚布衣衫的汉子坐在那里,正在小声的谈笑,刘太监觉得有些别扭,这些汉子一看就是武人,不过这行为举止却很有分寸,明明有椅子放在一边,他们却不去做,反倒是在冰冷的石阶上,这可不是那些嚣张跋扈的办差番子。

果然,这几名武人看见刘太监进门,几个人都是站起来,当先的一人不知道小声说了些什么,这四名汉子齐齐的跪在地上,恭敬的说道:

“小人参见老太爷,小的们是山东总兵李大人的手下,特地奉命接老太爷回家……”

这话一说完,正要举步向前的刘太监怔在那里,半响没有反应过来,身边刘迁本来是存着必死的念头,却没有想到是这样的结局,心情迅速的从大悲到大喜,一时间有些反应过来,跟着愣在那里,过了半天听到身边老太监喃喃的说道:

“这真是……真是……”

八月初十的时候,监军刘元斌就知道了这个消息,他在内廷中也有关系和消息的渠道,南京镇守太监换人,这也是重要之极的情报,尽管监军太监刘元斌正和山东巡抚颜继祖议事,下面的人也不敢耽搁,告罪一声,就在刘元斌耳边说了这个情况。

颜继祖坐在对面却也没什么注意的,双方各自的系统不同,虽说在京师杨嗣昌议定功罪的时候结成了同盟,但也不是要好到信息共享的地步,监军那边有什么隐秘的事情,告诉自己是人情,不告诉自己是应该,若是自己有消息的时候,肯定也是如此。

今天双方相距,本就是一些小事通气,比如说济南城何处建立监军和巡抚宅第的事情,巡抚颜继祖也不着急,只是在边上端起一杯茶,慢条斯理的喝着,等对方事情办完。

那名亲兵附耳说完,又是恭敬的和巡抚大人施礼,才小步的退了下去,监军太监刘元斌脸上却有喜色,稍一犹豫就开口和颜继祖说道:

“颜大人,有喜事临门啊!”

这话一说,颜继祖也跟着关心起来,放下茶杯,看到那刘元斌环视一圈,立刻是摆摆手让下人们退下,等人走个干净,刘元斌笑着说道:

“刚才京师那边相好的朋友给咱家送了急信,说那南京镇守刘福来不知道因为什么恶了内相王公公,被夺了镇守的职位,让他在民间赋闲养老,卢九德那胖子倒是好运气,居然得镇南京了……”

“哦,不回内廷,活流了,这刘福来未免太惨了些。”

颜继祖就在中枢为官,自然知道让高位的太监在民间赋闲养老不是优抚而是惩罚,刘元斌在那里嘿嘿笑着,继续说道:

“这刘福来当年不过是没品级的,不知道怎么走了狗屎运气,进了司礼监做了秉笔,又放出去做了南京镇守太监,这下子跌下来了。”

看着刘元斌满脸幸灾乐祸的神色,山东巡抚颜继祖有些不耐烦,开口说道:

“刘公公,本官想知道喜从何来啊,现在还有些糊涂,能否明言!”

这话倒是一点客气也不讲了,监军太监刘元斌脸色一僵,也觉得自己的表现未免太过得意忘形了些,禁不住干咳几声,说道:

“颜大人,那总兵李孟的靠山是谁,正是这刘福来啊,这刘福来一倒,那嚣张跋扈的李孟小儿还能这般目中无人吗,没了靠山,必然是颓败下去,听人说这李孟田产店铺无数,到时候岂不是……”

巡抚颜继祖的脸色已经是冷了下来,把茶碗重重的顿在边上的茶几上,冷声的说道:

“刘公公,这话今天讲了,本官就当没有听到,也望您不要出去再讲。”

大明的官场规矩,领兵的武将要受到文官和太监的节制,军饷和人事的安排都把持在宦官和文官的手中,这个体制让文官和太监们都是捞到了许多的便宜,而且因为这个制度,文官和宦官的地位也是要高于武将。

而今武将跋扈,可上面那些默认的规矩大家大体上还在维持着,但在山东却不一样,眼下除却各处的知府、兵备道以及省里的官员李孟不能任免之外,其余所有的大事小情,几乎都是山东总兵一言而决。朝廷拨付下来军饷,巡抚和监军这边不敢克扣一点,要全部的交给胶州营,甚至许多应该是巡抚衙门管理的民政,和监军那边管理的庶务,都由总兵衙门下面大大小小的官吏代劳了。

山东巡抚颜继祖、监军太监刘元斌眼下在这个位置上,差不多变成了李孟的提线木偶,愤懑不平那是一定的,可却无可奈何,无计可施,能在那次无数官员丢官丢命的风潮中保住如今的位置,靠的就是山东总兵李孟的军功,李孟手中也有他们的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