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〇章 子侄应孝 无云亦龙(第2/5页)

刘福来被削去职务之后,虽然也知道赋闲在民间等于是一种酷刑,可却觉得朝中既然有人下手对付他,肯定还有更厉害的后招,不过他也算是看得开,死活倒是无所谓,这辈子已经是值了。

谁也没有想到,这关系如此重大的调任之事,只不过是因为山东总兵李孟手下的商人们和莱芜矿监丁旭的买卖价钱没有谈拢而已。

就这么等到了中秋过后,卢九德正式成为南京镇守太监,带着一千二百亲军正式驻扎在南京皇城左近,然后开始镇守太监的工作。依然没有人去管从前的太监刘福来,一帮等着处置结果的官员勋贵都是莫名其妙,渐渐的这事情也就被大家放到了脑后。

人一旦是看开了,心境自然就不同,身居高位的人一旦离开工作岗位,失去了权力之后,往往会因为心境的巨大落差让人心情和身体都是迅速的变得恶化,所谓晚景凄凉就是最好的写照。

可这刘福来在内廷之中贫寒了多少年,一直是小角色,突然间因缘际会成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又来这南京做镇守太监,若是平常人贫寒间骤然富贵,往往就是得意忘形,可刘福来年纪大了,又在内廷中见多了浮沉,从来都是抱着个平和的心态来对待,这次被削职之后,倒也没有什么愁苦的感觉,只是那些亲信的家人走了这么多,却让老太监很是感慨了一番人情冷暖。

至于刘迁和他提议的去往山东李孟处,老太监却不愿意去想,跟着自己这么长时间,受过自己无数恩惠的下人们都是卷着钱跑掉,李孟那边和自己严格来说,更多的是纯粹的利益往来,如今对方也是身居高位,这种情势不明,就不要自找没趣了。

八月二十八,新任南京镇守太监卢九德已经是就任十天了,他就好像是忘记了有前任存在过,南京的官员勋贵们也都是照此办理,刘福来尽管是奇怪,不过还是确定自己接下来应该是没有性命之忧,这种变相的流放对他来说倒不是太严酷的刑罚,无非是离开大明官场和政治生活而已。

刘迁那次禀报之后,刘福来主动的给下人们发放遣散的银钱,数目不大,不过却可以让他们温饱一生了,平日里所谓的“老爷恩德”“跟着老爷一辈子”的客套话在冷酷的现实面前全然没有作用,结果身边就剩下了五个人。

既然无事,刘太监也不准备继续在南京城住下去,准备安排下人去扬州城那边寻找宅院,计划在这天下间最繁华的所在养老了。

剩下的那五名家仆看着渐渐太平无事,也都是逐渐的安心下来,这五个人实际上都是在刘福来显达之后,家乡过来投奔的,算是同族同宗的人,和刘太监的关系密切,走也无处可去的。

自从发现自己被南京城遗忘之后,老太监刘福来也不在院子里面坐着等待了,反倒是白天经常在下人陪伴下出去溜达溜达,逛逛南京城风景,晚饭午餐则都是在外面的酒楼饭庄解决,开始实实在在的享受生活。

天气易寒,在八月底,即便是南京城一带也有依稀的秋意,天稍微阴下来,就能感觉到冷了,八月二十八这天没什么太阳,年纪大了对冷暖这种事情更是敏感,刘太监在刘迁的陪同下在外面转悠了一圈,早早的回到了居住的客栈。

这家客栈的伙计和掌柜对刘太监招呼的还是颇为热情,看着老太监回来,掌柜的满面笑容的招呼说道:

“刘老伯,您院中有客,已经等您半天了!”

有客,都这个时候,还会有什么客人,刘太监看了边上的刘迁一眼,却从下人的表情上看到了慌张的神色,刘福来禁不住笑着说道:

“慌什么,该来的总要来,咱家这么大年纪,还有什么看不开的。”

客栈后面那些给大户居住的独院和客栈门脸还有一段距离,在这段路上,却有那没离开的仆人脸上带着惶恐过来小声的说道:

“老……老爷,院子里面几名带刀的汉子,您出门不一会他们就来了。”

刘福来有些糊涂,“带刀的汉子”,眼下他这样的情况,要想动手收拾,还用几个带刀的人吗,只要一个护兵过来,什么问题都解决。那名跑出来报信的仆人已经是吓坏了,看着自家老爷脚步不停,一直朝着前面走去,禁不住在身后说道:

“老爷,莫要进院子,快走吧!”

听见这话,刘福来一股怒气猛地上来,呵斥说道:

“去那里!走去那里,我们几个老弱能去那里!?”

呵斥完,反倒是加快了脚步,朝着院子里走去,老太监心里面觉得这莫名其妙的去职,喝令闲居民间的处置委实是太古怪了,内廷的手段他心知肚明,东厂和锦衣卫有种种的厉害手法,老这么吊着心惊胆战,不若给个痛快,看眼前的这个局面,老太监刘福来反倒是觉得心里面有些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