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〇章 重回德州 大胜大功(第2/4页)

面对比自己人多的清军,尝到了苦头的李孟已经不敢有丝毫的大意了,被几道调拨命令搞得有些头晕的马罡部和李孟的军队合兵一处的时候,已经是正月二十五了,清军已经是离开山东,进入北直隶的境内。

李孟的大军缓缓前行,马队的一半骑兵被派出去搜索,周围三十里内的大队人马动向都被骑兵探马监视。

经过那次遭遇战的教训之后,李孟再也不敢轻易的冒进,严格的按照灵山卫所那些老军官的传授,每日行进多少,规规矩矩的扎营,并提前查看周围的地形和战场,从东昌府重新出发到济南城的时候,山东境内中断了几天的消息又是开始流转起来。

虽说清军进入了北直隶,可只要在河间府一天,身在德州城的山东巡抚颜继祖就不敢有稍微的放松。

看着山东总兵丘磊的窝囊样子还有手下那些无用的兵马,想来也是指望不上了,思来想去,还是分守四府参将李孟的军队放心,而且听说这支军队追击鞑子回到山东境内,当即是派人急召。

重新进入德州城的时候,李孟可并没有什么旧地重游的心情,整个山东地面上的乡绅豪强,在清军一出德州之后,从前些日子的惶惶然不可终日,变得又是极为的活跃起来,参将李孟,胶州李二郎,眼下是山东唯一说话管用的角色,丘磊现在空挂着个总兵头衔,手中的兵马充其量也就是个守备都司的规模,可以不用去管他了。

豪强地主们,特别是在济南府境内那些残存的豪强的讨好,让胶州营的耳目重新变得灵便起来。

李孟现在知道若是自己追击,清军大可用掳掠来的汉民当炮灰,到时候自己杀是不杀,对方可以不当汉民的性命是回事,胶州营却不能不重视,无论是如何,追上追不上是一个问题,追上了却肯定是必死。

所以在山东巡抚颜继祖调胶州营重入胶州驻守的命令传来后,李孟没有什么别的意见,欣然前往。这命令与其说是命令倒不如说是请求,言谈之中颇为的客气,时至今日,胶州营李孟的地位愈发不同了。

双方相见的地方依旧是在德州知州的大堂,不过这次的过程和上次却有些细微的不同,因为押运粮饷来德州的登莱道柳清嵩已经是回到了掖县,负责迎接相请的人变成了德州知州,这德州知州在李孟面前的态度就好像是谦卑的下人一样,丝毫文贵武贱的姿态也看不见,客气到了极点。

进入大堂,李孟却小小的吃惊了下,山东巡抚颜继祖和监军刘元斌按照身份,本应该端坐在哪里,可这次居然是站在了堂前,见到李孟过来,两人颇为客气的拱手作揖,虽然说幅度不大,但这已经是坏掉所谓官场规矩。

尽管这两个人的态度客气,不过那脸上的笑容就连李孟都能看出来是强挤的,但肯定不是对李孟虚假,而是心情本就是低落。

巡抚颜继祖和监军刘元斌脸色差不多是完全灰败的模样,正是所谓强颜欢笑,济南城失陷是小事,十几万山东子民被掳掠是小事,死伤同样是十几万这也是小事,可亲藩德王,奉国将军被满清掳掠,这就是大事了。

失陷亲藩,在大明律里是极重的大罪,而且崇祯皇帝极为看中此事,巡抚总兵参将什么的死了,他老人家未必动心,但死掉一个宗室,即便是关系再远,崇祯皇帝也是看得比天要大,何况是这种近支的藩王被掳掠。

按照崇祯那种严苛的性格,颜继祖和刘元斌都已经是觉得下场不妙了,见到李孟还能笑出来已经是多年为官的养气功夫了得。

虽说预料到自己的下场不好,可这山东还是要守好,如果再闹出什么乱子来,恐怕自己的家人子侄就要受到株连,崇祯皇帝并不是做不出来。

对面两人颓丧,李孟的心情也未必好到什么地方去,三个人都是阴沉着脸坐在大堂上,几个人客气了几句,山东巡抚颜继祖就直截了当的开口说道:

“李大人一路辛劳,不过本抚却不能让你歇息,实在是抱歉,而今鞑虏尚在北直隶河间府、天津三卫一带活动,鲁地未脱险境,还要劳烦李大人镇守了。”

李孟客气的拱手说道:

“巡抚大人哪里话,这本就是下官的本份,本官进城时候已经是布置了下去,各路兵马各安本份,尽责防御,还请大人放心。”

颜继祖脸上又是挤出些笑容,点点头。不过终究是前途灰暗,祸患重重,坐在那里叹了口气,找不出话来。边上的监军太监刘元斌脸上在开始的假笑之后,更是没有一点的亮色,直接开口丧气道:

“咱家当时猪油蒙了心,一边是江西的监军镇守,一边是山东,本想山东距离京师近些,找个机会回去寻个好差事,谁想到命不好,赶上这鞑子进关,竟是处处大祸,没有一场胜仗,就算是把银子都使上,恐怕也没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