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二 塞外斜阳党项定难军的默默存在(第4/6页)

定难军身处河东、梁朝、凤翔三大强藩之中,如果要生存下来,就必须找一个强大的依靠。为了所谓虚名的忠诚而把九族身家都押上来,是绝对不划算的买卖。在名和利之间必须选择一个,相信大多数人会选择利,文天祥那样的纯粹人格,并非人人拥有。

李思谏投靠了朱温,朱温也确实没薄待夏州,朱温即位后,加李思谏检校太尉,并封侍中。当然这些都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李思谏得到了朱温军事上的保证,拓拔一族的性命有了保障,没有什么比这还重要。

梁开平二年(公元 908年)底,李思谏卒于任,死前留下遗嘱,立侄孙李彝昌为节度使。李思谏的位子是大哥李思恭给的,现在再把位子还给大哥的后人,也算了却一桩心愿。不过李彝昌命太短,仅仅当了不到三个月,就被作乱的夏州都指挥使高宗益给杀掉了,实在没有什么作为。高宗益想自立为定难军主,可夏州人根本不认他这一号,拓拔家的在夏州经营近三十年,根基深厚。一月后,夏人杀高宗益及其同党,迎立李彝昌的族子蕃部指挥使李仁福为主。朱温管不到夏州如何,只要拜在他的门下,照例封赏,授李仁福为定难军节度使。

李仁福继续奉行归藩梁朝的外交战略,有了梁朝的战略后方,夏州就有能力在凤翔和河东的夹缝中生存下来。不过李茂贞早就看上了夏州,在南边失去的,他要从北边补回来。梁开平四年(公元 910年)七月,梁朝大将刘知俊叛降李茂贞。李茂贞地盘早不似前些年那么大,被朱温和王建吞了不少,实在没有地方安顿刘知俊,便让刘知俊引兵会同河东军周德威部五万人,合击夏州。

朱温听说李存勖要拿夏州开刀,哪能答应?速遣夹马指挥使李遇、刘绾等提兵往救夏州。此时李仁福已经苦守了一个多月,力渐不支,眼见得要坏事。梁军抄了晋岐联军的后路,从后面杀了过来,晋岐军大败而去。河东的李存勖虽然号称英勇无敌,但以他的能力,并不能把朱温怎么样,朱温好歹也是个军事家,至少能和李存勖打个平手,更不用提什么不上档次的李茂贞了。

李仁福被朱家的救过后,便死心踏地的跟着朱家,朱友贞即位后,封李仁福陇西郡王、加中书令,这一年是乾化三年(公元 913年)。清人吴广成曾做一问:“高季昌乾化二年封渤海郡王,比李仁福受封早一年,后世史家顾以高氏备十国中,而独弃李氏不与,何也?”

要按地盘来说,李茂贞、刘守光都比荆南有资格进入十国,只为他们存在的时间过于短促,其中以李茂贞最为可惜。荆南之所以以手掌之地列入十国,主要还拜荆南特殊的地理位置所赐,而且存在时间较长。定难军时间也不短,甚至一直延续到了西夏。不过要把夏州列入十国,在技术上有些麻烦。截止于什么时期?五代十国结束于公元 979年,此时定难军依然活的挺滋润,如果把西夏建国的那一年(公元 1038年)做为定难军结束的时期,那么这个“十国之一”是不是太长了点?如果定难军算入十国,那么北宋是不是也要并入五代,成为六代了,呵呵。

李仁福虽然跟着朱家的混,但也不过是利用朱友贞为他挡风摭雨罢了,有用则呼之而来,无用则捽之而去。梁龙德三年(公元 923年)十月,河东军攻入汴梁,朱友贞自杀,梁朝灭亡。李仁福知道到了改换门庭的时候了,遣使向后唐称臣,虽然李存勖和李仁福曾经有些过节,但时过境迁,也犯不着把李仁福逼上绝路,封李仁福为朔方王,算是正式收下了夏州。

李仁福刚跟着李存勖混江湖没多久,李存勖就“崩”了,被乱兵杀死,李嗣源入京继位。李仁福照抄老文章,谁得势谁就是他的主子,乱世军阀想活下来就必须这样,能屈能伸,此之谓大丈夫是也。不过李仁福还是觉得李嗣源不如李存勖,所以想从李嗣源身上拔毛,出兵攻延州(今陕西延州)。李嗣源是什么人?哪容你对天朝皇帝不敬?唐军教训了李仁福一顿,一直追到贺兰山才回去。洛阳一直有种说法,认为李仁福和契丹勾勾搭搭,有侵河朔入关中之意,李嗣源密切关注夏州形势。

后唐长兴四年(公元 933年)二月,李仁福卒,儿子李彝超袭位。李嗣源一肚子的气没地方撒,便拿李彝超开刀,你们不是想要延州吗?那就去延州享福吧,迁李彝超为延州刺史,以延州节度使安从进为定难军节度使。李彝超不呆不傻,当然不肯合作:“我祖宗传下来的家业,凭什么给你?”上表糊弄李嗣源: “臣岂敢不奉诏?只是夏州军民生拉硬扯的不让臣去延州,臣也没办法,陛下换人去延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