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一 拥抱朝阳契丹的兴起(第6/7页)

石敬瑭对义父百依百顺,耶律德光看到石敬瑭如此犯贱,自然也不客气。虽然石敬瑭经常给他和其他贵族送新鲜货,但依然满足不了耶律德光的贪欲,常派人责骂干儿子。石敬瑭就这样窝窝囊囊的当了七年的儿皇帝,于辽会同六年(公元 942年)六月病死于汴梁,圣寿五十一岁,而石敬瑭的干爹耶律德光只有四十岁。

石敬瑭愿意在耶律德光面前自虐犯贱,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跟石敬瑭一般贱骨头,耶律德光的“义孙”石重贵就不想和契丹继续这种变态的关系,虽然石重贵依然做耶律德光的孙子,但不再向契丹称臣,也就等于和契丹翻了脸。

对耶律德光来说,石重贵称不称孙都无足轻重,关键是石重贵不再向自己称臣,这实在有损这位契丹大皇帝的面子,同时还严重损害了契丹的国家利益,耶律德光岂能容石重贵如此不敬?

辽会同八年(公元 944年)正月,耶律德光以“预备义子”赵延寿为前锋,大举南下,先取贝州(今河北清河)。晋军的实力并不差,虽然契丹军在汉奸邵珂的帮助下攻下贝州,但契丹军和晋军主力作战的过程中极为吃力,辽会同九年(公元 945年)三月,契丹军在白团卫村(今河北安国境内)企图围歼晋军主力。没料到晋军遇强更强,在杜重威、张彦泽、李守贞、符彦卿等人的率领下,迎风逆击辽军,辽军大败,耶律德光差点被活捉,骑着一头骆驼逃掉了。

耶律德光的命实在太好,杜重威和张彦泽为了个人私利,在耶律德光的引诱下,出卖石重贵,倒戈南向。辽会同十年(公元 946年)十二月,张彦泽率领“大辽兵”攻进汴梁,俘虏了晋朝皇帝石重贵。耶律德光把石重贵打发到黄龙府(今吉林农安)种地去了,自己则象模象样的做起了中原的大皇帝。

耶律德光固然很有能力,但性格残暴,“即位”不久,就纵容手下以“打草谷”为幌子,在中原大肆烧杀淫掠,做尽了坏事,惹起中原士民愤怒,纷纷反抗契丹人的暴政。原晋朝河东节度使刘知远乘乱取事,于辽会同十一年(公元 947年)二月,在太原称帝,国号大汉,仍称天福年号。

耶律德光在中原快混不下去了,只好在会同十一年的三月,打起“节后返乡”的旗号溜回契丹。也许是遭到了“天遣”,耶律德光逃至栾城(今河北栾城东),染上重疾,勉强行至杀胡林,耶律德光一命呜呼,时年四十六岁。侍从带着耶律德光的尸体逃回了契丹,葬在了木叶山,和父亲耶律阿保机葬在一处。

如果从人性的角度,耶律德光认大自己十一岁的石敬瑭为义子已属荒唐,而纵容手下烧杀中原,罪大恶极,天人不容!不过要从辽朝的角度来看,契丹族到了耶律德光时代,基本完成了封建化进程,史称“建国号,备典章,至于厘庶政,阅名实,录囚徒,教耕织,配鳏寡。”耶律德光是契丹发展史极为重要的人物,没有他,契丹的快速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当然,还有石敬瑭,一个臭名昭著的大汉奸。

耶律德光死后,耶律突欲的长子永康王耶律兀欲继位,改名耶律阮,改元天禄,尊叔父耶律德光为太宗皇帝。

史称耶律阮“中人之主”,能力一般,心胸也比较狭窄。耶律阮当皇帝并不是述律皇太后的意思,耶律德光的长子耶律述律还在契丹,所以耶律阮害怕他们娘几个把他弄下去。

此时述律太后已经发兵来讨伐耶律阮,结果兵败被俘,耶律阮把祖母软禁了在木叶山,让她老人家陪着丈夫和儿子诉苦吧。耶律阮扫除隐患,开始纵酒行乐,肆意侮大臣,人多不心服,经常叛乱,耶律阮日子过的并不舒服。

辽天禄四年(公元 951年)正月,后汉枢密使郭威废汉自立,建立周朝。而被郭威当傻子耍的后汉河东节度使刘崇也在太原称帝,史称北汉。北汉只有区区十二州之地,要对抗强大的后周非常吃力,不过因为有石敬瑭这块“珠玉”在前,所以刘崇照抄石敬瑭的老文章就行了。刘崇遣使来朝,愿意以叔父礼事奉大辽皇帝,耶律阮凭白多了个孝子贤孙,非常高兴。

到了九月,刘崇准备大举南下,要消灭郭威报灭国杀子之仇。因北汉国力有限,所以刘崇屡请契丹出兵相助。耶律阮说话自然要算数,也打算南下发财。可契丹的那些大酋长们却都不想为刘崇送死,好处耶律阮一人拿了,倒让他们去做牛做马,不去。

耶律阮大怒:“一群鼠目寸光的匹夫!”强行逼着酋长们南行,众人一片怨声。辽天禄四年(公元 951年)九月,当军心不一的契丹军行进至归化州(今河北宣化)祥古山时,耶律阮拜祭父亲让国皇帝耶律倍(后投唐被李嗣源赐名为李赞华),是夜大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