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卷

第一章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像贤——前后蜀的兴亡

宋人洪迈在所著《容斋随笔》有一条<取蜀将帅不利>,开头写道:“自巴蜀通中国后,凡割据擅命者,不过一传再传。”意思说凡是在四川建立割据政权的,多数是只传两代就被消灭了。

仔细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最有名的当然就是三国蜀汉了,刘备传给刘禅后被魏(实际上是晋)消灭。到了五代,盐贩子王建建立的前蜀传给王衍后被后唐李存勖消灭,之后又建立后蜀的孟知祥传给孟昶后被宋太祖赵匡胤消灭。当然五胡时期的成汉有五个皇帝,但从辈份来看,还是两代而亡。甚至元末明初的明玉珍也在这里建立政权,传给明理后被朱元璋消灭。

这个看似宿命的结论其实并不难理解,历代取蜀多由两条路,一条越秦岭南下,一条由白帝城溯江西上。四川西部是青藏高原,南部是“不毛之地”的南中,两线合击,坐守这里的割据政权无路可逃,只能被消灭。四川古称巴蜀(成都地区为蜀、重庆地区为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乱世中确实是个藏身的好地方,而且在四川建立割据政权的几乎都是外地人,比如涿郡(今河北涿县)人刘备,再比如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人王建。

王建,生于唐宣宗李忱大中元年(公元 847年),长相与众不同,为乡里所奇(古代帝王个个都是这样,呵呵)。这还算好的,更过分的是一些史家吹牛不上税,说某某生时,红光满室,乡邻以为起大火,提水来救,一看是某某家生个大胖小子。然后就有神神秘秘的算命先生称赞:“此儿贵不可言!”云云。

王建生性无赖(可惜早年没和朱温交上朋友),在家乡是个人见人烦的主儿。长大后没有正式工作,为了活口,便干起了杀牛偷驴、贩私盐的无本买卖,生意还挺兴隆。乡里乡亲的对这个王家无赖极为反感,背后都骂他“贼王八”。王建杀牛偷驴上了瘾,谁还管人背后指指点点。但时间一长,乡亲们对王建小心提防,看管牛马羊驴比较严,王建的买卖做不下去了。正好邻近的蔡州刺史秦宗权到乡下征兵,王建干脆参军去了。

虽然王建人品不怎么样,但有的是力气,在过去靠身体吃饭的年代是很吃香的。不久就当上了军队小头目,手下也有“七八个弟兄、十几条枪”什么的。广明元年(公元 880年),唐僖宗李儇为了不想和黄巢交朋友,逃到成都去了。为了对付黄巢,秦宗权拔出八千精锐交给太监、忠武监军杨复光去讨黄巢,王建也在其中。杨复光把八千人分成八都,王建任其中一部都头。

后来其中的鹿晏弘部叛唐,在河南一带做乱,王建和韩建、李师泰等四位朋友不想留在河南,想到外面闯闯世界。早听说四川好地方,眼见亲实,几个兄弟各带本部人马蜂拥来到了成都。在成都游玩的唐僖宗见手下多了五千人马,自然很高兴,重赏王建等人,内外呼为“随驾五都”,由唐僖宗的干爹田令孜统一管理。

王建为人狡滑无赖,正投田令孜的脾胃,深为田大人所器重,问王建愿不愿意做自己的干儿子。王建暗笑:“你这个老杂毛也想传香火?不过当他的干儿子就和皇帝是干兄弟了”,这样无本万利的买卖当然乐得做了。

光启元年(公元 885年),黄巢起义失败自杀,唐僖宗想回家吃圆宵,因长安还比较乱,到兴元(今陕西汉中)呆上一段时间。因唐僖宗很喜欢王建,但让王建做贴身侍卫。王建当然知道皇帝的份量,把唐僖宗侍候好了弄个肥差,何乐不为。兴元山路崎岖,栈道毁坏严重,王建小心翼翼的牵着唐僖宗的马前进。

当夜还没到兴元,便在野外宿营。荒郊野岭的,唐僖宗只好睡在王建的腿上,王建则一夜未眠。醒来后,唐僖宗感动万分:“卿真忠臣也!”王建傻笑: “这是臣应该做的。”为了奖赏王建,把御衣脱下来穿在王建身上。这样的荣誉一般人上哪弄去?这比赏俩钱打发了的档次不知高了多少倍。

走到半路田令孜有些后悔,回到长安不知福祸,不如回到成都建立自己的根据地,便找个理由告辞回到成都。唐僖宗这时也管不了这个老太监了,爱咋地咋地吧,改由于另一个太监杨复恭任大内总管。

杨复恭虽然取代了田令孜,实现了心中一个梦想,但王建等人是田令孜的人马,万一田令孜在成都遥控这些人和自己做对,弄不好就会惹出大麻烦,干脆把他们都打发掉,让王建去做利州(今四川广元)的父母官。

象王建这样不安份的人哪里能坐得住?天天让他对着墙壁说话,不闷死他才怪。而且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看王建有点本事,担心日后给自己找麻烦,便三番五次招王建去兴元(今陕西汉中),说是要“教给”王建几招发财的路子。王建又不傻,知道杨守亮在打什么算盘,不敢去。手下幕僚周痒对王建:“今天下分崩,唐室危殆,痒观两川军镇多无才略,都不是干大事的人。王公善抚士心,兼有勇略,不乘起乱世谋番事业,岂不可惜?”王建问计:“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