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结篇关于宋朝建立的一些事情

公元960年发生在开封城外的那场事件就是中国历史非常著名的陈桥兵变,赵匡胤从此开创在有宋三百二十年的江山事业,直至公元1279年陆秀夫怀抱七岁幼主赵昺在广东崖山投海殉国。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宋朝,一个是卖鞋子的刘裕于公元479年杀掉白痴司马德宗(司马德文)建立的宋,史称刘宋或南朝宋。一个就是赵匡胤的宋,巧合的是,两个宋朝灭亡的时间差了整整八百年。和历史上许多改朝换代一样,他们开创新朝似乎都是“身不由已”,都被人“逼上皇位”的。如果从宿命的因果论上来说,他们这样做并不值得指责,因为他们所取代的朝代也是这样玩出来的。

相对刘裕从军三十年立功方才取而代之来说,赵匡胤的得道似乎并不让人心服。赵匡胤的前主人柴荣如果不是天嫉英才,多活个二十年,赵匡胤到死也不过是个节度使而已,混好的话弄个空头郡王当当,也就如此了。

但历史不允许假设,柴荣已经死了,七岁的柴家小儿能担当得起统一大业吗?当然谁也不敢说柴宗训长大之后就不如他老爹柴荣,但这样的假设毫无意义。赵匡胤逆取顺守,兼弱攻昧,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和兄弟赵光义一起完成统一大业(当然有种说法赵宋只是完成了局部统一,但至少也是大部分)。

赵匡胤虽然武将出身,但人品在中国历代皇帝中算是比较好的,即位之后,他曾经秘密设下一个誓碑,上面有两条死誓,是留子孙们的。头一条就是不允许后人擅杀柴家子孙,即使柴家人犯了谋逆罪,也只能诛及其身,不得罪其族。第二条不得杀士大夫及风闻言事者。并说子孙敢违此誓者不得善终!

第一条做的不错,终宋之世,柴家子孙基本没有罪受诛的,虽然柴宗训之死有些蹊跷。赵匡胤“欺他寡妇与孤儿”,是有些对不住柴荣。不过历史总是这样,有时是没有道理可言的。

南北朝时代,前朝皇帝禅代之后,往往都祸灭九族,相比刘裕、萧道成、萧衍等人来说,赵匡胤对前朝皇族已经很仁慈了。

宋朝最让后人称道就是的不杀士大夫及风闻言事者,言论相对后面几个时代相对自由一些,大臣们敢在殿上和皇帝公然争议,甚至包黑子大声讲话唾了宋仁宗一脸唾沫星子,宋仁宗也只是笑笑。

后来党争蜂起,一派打击压制另一派,也没有动辄灭族,被杀的都没几个。宋朝最有名的文字狱,北宋神宗时的苏东坡乌台诗案,动静很大,但最后宋神宗怜苏轼之才,不过是流放黄州。

言论管制的相对宽松让宋朝成为自春秋战国以来思想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另一个是明朝万历中后期),两宋文化的高度繁荣,和宋朝统治者的仁治有直接的关系。宋朝虽然实行中央集权,但中央集权不等于个人独裁,宋朝名臣文彦博曾经说过“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可见,宋朝还是比较“民主”的。

赵匡胤是历史上的大名人,我们一提及赵匡胤,往往脑海中会不由得跳出三个词来: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烛影斧声。关于陈桥兵变,尽管史未其详,但明眼人都知道赵匡胤在逢场作戏。有许多人评论过陈桥兵变,其中清人查慎行有句名诗,说的就是陈桥兵变: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

军情报的是辽汉联合入侵,赵匡胤这才有机会领兵夺位。奇怪的是,赵匡胤黄袍加身后,辽汉联兵南下突然没了下文。辽汉联兵神龙见首不见尾,怎能不让人心疑?还有,军中岂会有黄袍这等宫中禁物?十年前郭威披的是黄龙旗,勉强还能装的过去,赵匡胤手下那帮人想富贵有些过头了,也不动动脑筋,十分好笑。

象赵匡胤这样的人中豪杰,即使这时不动手,以赵匡胤在后周军界的地位,发生政变也是迟早的事情,或许别人也在想同样的事情。

当然,两宋三百二十年,年年胡马饮河边,终宋一世,始终被北方强悍的游牧民族政权所压制,文治极盛,武功极弱,这也是让后世诟病最大的地方。宋朝积弱如此,似有情衷可原,如果不是石敬瑭这厮想当皇帝想疯了,丧心病狂的出卖幽云十六州,宋朝不会如此被动挨打。宋朝扬文抑武,武人在宋朝极不吃香,地位不如文官。前线打仗,靠的不是临阵机变,而是大后方皇帝画出的作战指令,这样岂能打胜仗?

陈桥兵变后赵匡胤称帝,赵匡胤知道自己的这个位子是怎么来的,所以他对身边那些有手握重兵的武将阴怀忌心。自己能玩柴宗训孤儿寡妇于股掌间,谁敢保证他手下那边人就不敢再玩一次黄袍加身?

赵匡胤的同乡赵普是“杯酒释兵权”的主要导演之一,五代军阀杀戮族夷,做为一个过来人,对五代经常发生的人间惨剧刻骨铭心,而且他是文臣,在五代文臣是不吃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