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小康时代五代贤君李嗣源(第2/9页)

如果五代时有居民户口本的话,那么李嗣源的户口本上文化一栏上填写的将是“文盲或半文盲”,李嗣源不认识字。当然,这并不能妨碍李嗣源“好好学习、茁壮成长”的决心,他经常让枢密使安重诲读书给他听。哪知安重诲也是个半瓶醋,识字不多,安重诲说的不知所云,李嗣源听的云山雾罩,两人大眼瞪小眼,很有意思。

不过安重诲还算是个诚实人,知道自己的那点斤两,便对李嗣源说:“陛下,臣虽然受陛下恩宠,入掌军机,大小事体能勉强处理。但臣确实没读过多少书,不能解陛下之惑。还请陛下简选几个大文豪,给陛下讲讲历史课程。”李嗣源觉得这个办法好,便让翰林学士冯道和赵凤入端明殿,时常伴从讲课。

李嗣源尝到了启用新人的甜头,便考虑黜退那些不思进取、满脑子教条的老家伙们,尤其是豆卢革这个老东西,当然不能排除李嗣源想抹去李存勖时代印迹的可能。也该豆卢革倒霉,在李嗣源厉行改革的当口,豆卢革却在皇帝面前耍起了大牌。在朝见李嗣源时,豆卢革不能严格遵守君臣礼仪,有时对李嗣源说些不恭敬的话,让李嗣源很生气。便借着豆卢革多领公务员薪水的问题发挥,把豆卢革和他的好朋友韦说贬到了荒郊野岭,不久将豆卢革赐死。

人事安排向来是中国政治活动的一个焦点,古代也不例外。李嗣源罢免了豆卢革,但却没有具体的人选,他让两大重臣安重诲和任圜荐举人才。这二位本就不没穿一条裤子,自然要利用这个机会党同伐异的,安重诲听从狗头军师孔循的建议,推荐了太子宾客郑钰和太常卿崔协,而任圜又说御史大夫李淇可堪大用,两人各持一词,互不相让。结果李嗣源却说:“朕着学士冯道不错,”冯道连升数级,进了“上书房”,同时入选的还有崔协这个安党成员。

这样的安排很不妥,打破了权力平衡的潜规则,崔协入选即让安重诲觉得皇帝偏向他,又让任圜受到了打击,这样只能加剧两人之间的斗争。在两大权臣互相制衡的政治格局中,不能让一方压倒另一方,否则胜出的一方便会得寸进尺,最高权力便会受到严重挑战。

任圜对此极为不满,虽然没敢公开指责李嗣源,但在日常的会议中,任圜的不满情绪还是不由得的流露出来。有一次他和安重诲在李嗣源面前争论公务人员出差经费的问题,任圜乱发脾气,让李嗣源很不高兴。

退回内宫后,便有宫女乘机说任圜的坏话:“奴婢从来没有见宰相议事时如此意气用事,可能是他没把皇帝放在眼里吧,不然也不敢这样。”李嗣源一听脸色立刻沉下来,没多久,便罢免了任圜。任圜也乐得清闲,回家准备颐养天年,可没想到安重诲还是没放过他,劝说李嗣源赐死任圜(任圜象极了明隆庆首辅高拱)。

安重诲对孔循很是高看,可没想到孔循却嫌安重诲这根枝头不大,想另寻高枝。正好,李嗣源想为已经成年的三子宋王李从厚娶妻,听说安重诲的女儿不错,便要与安重诲结为亲家。可孔循却劝安重诲“相公现在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没必要再结皇亲。”安重诲觉得有道理,便婉言谢绝了皇帝的好意。安重诲是个粗人,哪有老狐狸孔循的花花肠子多,孔循趁机用重金结交李嗣源的宠妃王氏(刘鄩的侍妾花见羞),希望王氏能劝说李嗣源为李从厚迎娶自己的女儿。王氏在李嗣源面前一言九鼎,果然喜讯传来,孔家女儿入选王妃。安重诲一听,差点没气死,大骂孔循是个老狐狸,大滑头。

虽然李嗣源在用人问题上举措失当引起党争,但毕竟他还是有致治太平的愿意。但有人却不希望天下太平,五代时期,战乱对百姓来说是灾难,但对某些军阀来说,战乱却是他们富贵的来源,所以太平对这些靠战争吃饭的军阀来说简直就是灾难,驻节汴州的宣武节度使朱守殷便做如是想。

天成二年(公元 927年)十月,李嗣源准备视察汴州,但却被朱守殷理解成了李嗣源要仿效汉高帝刘邦云梦故事,在汴州拿掉他,朱守殷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便起兵造反。李嗣源一听那还了得,立刻将“巡幸”变成“亲征”,让宣徽使范延光和宝贝女婿石敬瑭打头阵。李嗣源随后率大军赶到汴州,下令攻城,城中的官民纷纷逃向官军,朱守殷成了光棍,没奈何,只好聚族自杀,到阴间做皇帝梦去了。李嗣源扑灭叛乱,留下石敬瑭驻守汴州,率军回洛阳。

虽然平定了朱守殷,但想让天下太平,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天成三年(公元 928年)的四月,义武节度使王都在定州又反了,距离上次朱守殷叛乱仅有半年的时间。王都是前义武节度使王处直的义子,义武军从唐末到李嗣源时期都一直处在半独立的状态,和中央政府只维持表面的从属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