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风云帐下奇儿在梁晋争霸之李存勖、朱友贞(第6/12页)

李存勖连“五代头号煞星”朱温都没怕过,还怕你个王瓒?率领河东军渡河,与梁军背水一战。刚开始梁军还能占得先手,但河东军越来越多,多点攻击,梁军支撑不住,被河东军杀败,王瓒逃回开封,河东军乘胜夺取河南重镇濮阳。

东线失利,梁朝又派刘鄩在西线寻求战机,刘鄩先与华州节度使尹皓合兵攻同州,讨伐骑墙的河中节度使朱友谦。朱友谦向李存勖发出求救信号,李存勖派大将李嗣昭来救,梁军与河东军在同州大战。这时的刘鄩已经老了,早不复当年风流将军的神韵,李嗣昭督军猛攻,梁军不敌,退守华州。河东军紧追不放,在华州联合朱友谦的河中军对梁军进行合围。梁军士气大沮,毫无战意,被联军一阵狂杀,一直杀到渭水,大获全胜。刘鄩这时受到朱友贞调令,让他去洛阳休养,刘鄩压抑着报国无门的悲情,准备调整后再来找李存勖报仇。可刘鄩哪知道朱友贞已经不愿再给他这样的机会了,密令河南尹张宗奭(呵呵,就是张全义)把刚到洛阳的刘鄩强行药死,时年六十四岁。

梁龙德元年(公元 921年,河东称为天佑十八年)春,此时的形势是黄河以北地区基本上为李存勖所控制,梁朝全面退守黄河以南。

李存勖威震天下,自然就有人来拍李存勖的马屁,魏州开元寺有个叫传真大师的和尚来到晋阳,向李存勖献出了他珍藏四十余年的一块传国宝玉,上有八个大字:受命于天、子孙宝之。有了这个契机,河东的官员们开始兴奋起来,可逮到机会拍马屁了。于是群臣蜂拥上书,请求晋王殿下“顺天应人,以绍唐统”,李存勖当皇帝,自己的行政级别也好再上一个新台阶。这时蜀主王衍(王建已死)和吴主杨溥也来凑这个热闹,写信请李存勖称帝。

李存勖知道现在时机尚不成熟,便学起曹操来,持书对群臣说:“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邪(曹操的原话)”,李存勖的大概意思是说早在几十年前先王在位时就有机会当皇帝,之所以不做是因为我们李家是大大的忠臣,宁死不为此不忠不义不仁不孝之事,所以你们以后不要再做这样无聊的事了。众人热脸蹭了个冷屁股,扫兴而归。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没有识破李存勖内心深处的想法,李存勖的“二分之一管仲”张承业就看出来了,知道李存勖这次拒绝只不过是装给别人看的。张承业劝李存勖:“大王与先王浴血三十年与朱家为敌,正是为了大唐江山社稷起见。现在朱梁未灭,时机自然不成熟,但是等到消灭朱逆、统一国家后,大王应该寻找唐室后人立为皇帝。这样大王功高盖世,天下依然在大王手中,请大王三思。”李存勖含糊其辞,推托过去。张承业看出来李存勖当皇帝是迟早的事了,大哭一场,重病不起。

不知道张承业想过没有,如果以后李存勖统一天下,让李存勖再找出一个素无功德的唐朝后代做皇帝,每天对着这个“皇帝”三跪九叩,李存勖能做到吗?树是李存勖种的,果子却要让不相干的人来摘,别说李存勖,换成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即使李存勖立起一个皇帝,然后再走“禅让”程序取而代之,李存

勖依然免不了落个“篡位”的把柄,何必多此一举?谁种的树,果子就是谁的,古往今来,莫不如此,李存勖肯定会这么想。

李存勖还没有做好攻梁的准备时,镇州突然发生内乱。“赵王”王鎔因投靠河东,军事上多由李存勖为他做主,乐得清闲,开始寻欢做乐,搜刮民脂民膏供他挥霍,惹得民怨沸腾。王鎔的养子张文礼早就窥视“王位”,勾结死党发生兵变,杀死王鎔,并乞请李存勖允许他继承“王位”,李存勖勉强答应了。而张文礼也知道李存勖并不可靠,便又向梁朝求援。

对于梁朝来说,如果能得到镇州,那将大大缓解目前不利的战略格局,向北推进梁朝的战略纵深,攻守自如,实在是个千载一时的机会。老臣敬翔很敏锐的看到了这一点,力劝朱友贞出兵镇州,发动对河东的战略反攻,并警告朱友贞道“这次镇州之乱是陛下战胜河东的最后一次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请陛下赶快出兵北上。”可朱友贞身边的红人赵岩偏偏就看不惯敬翔的老臣做派,极力阻止朱友贞出兵。说现在朝廷精锐多沿河防御河东军,无力再救张文礼。何况张文礼是个小人,和他干爹王鎔一个德性,让我们出兵替他捞好处?陛下不要上了他的当。朱友贞听从了赵岩的话,不再理会张文礼,敬翔气的直跺脚,大骂赵岩竖子。

赵岩说张文礼是个小人,他就是个君子吗?赵岩做为梁太祖朱温的女婿,平生最仰慕的人居然是唐宪宗的女婿杜悰(大诗人杜牧的堂兄),因为杜悰生活奢华,所以赵岩立誓要过的比杜悰还要奢华,所以”丰其饮膳,嘉羞法馔,动费万钱。”。朱友贞信任这样的人,梁朝不灭亡,也是天理难容了。《黄石公三略》云:“君用佞人,必受祸殃。”,小人得志的背后往往就是人才的湮没无闻,任何一个时期都有人才,这个世界最不缺的就是人才。韩愈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千里马用于“能使马者”,那它就是千里马;如果它用于“仆隶”,那它只能是匹普通的马。敬翔就是这样,如果朱友贞听从敬翔的建议,至少梁朝不会灭亡的如此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