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风云帐下奇儿在梁晋争霸之李存勖、朱友贞(第5/12页)

周德威看到贺瑰来了,便对李存勖说:“我军长涉至此,比较疲惫,而且这里是梁境,我们应该慎重为上,不要贸然出战。”李存勖血性方刚,哪里听得进去,大喝道:“上次没遇上汴军,这次遇上了,还能让他们跑了不成?周公既然害怕,就请在后面为我观阵吧。”说完就率亲军杀出营去,周德威不得已,只好跟着。

梁军结阵而行,李存勖率敢死军冲入梁军,东砍西杀,好不痛快,梁军大溃。号称名将的梁将王彦章压不了阵脚,只好往濮阳方向撤退。而这时处在西边的河东负责看守辎重的部队见梁军朝自己冲来,不知底细,被梁军冲乱,河东的辎重兵又闯进了周德威部,周德威措手不及。王彦章见天上掉下一个大馅饼,喜出望外,率军冲杀。河东兵大乱,一代名将周德威竟然死于乱阵之中。李存勖闻着噩耗,差点被惊死过去,放声大哭:“都是我害了周将军!”

周德威可以说是河东头一号的名将,文武全才,是统帅型的将领,类似于明朝的徐达。李存勖视张承业和周德威为左膀右臂,张承业主抓内政建设,周德威主抓军事建设。周德威一死,李存勖即使随后在土山战胜梁军,损失好几万,但也无法弥补周德威之死的损失。周德威和张承业是一个“合成版的管仲”,后来李存勖称帝时,张承业已死,再无“管仲”对李存勖进行劝戒,终于酿成大祸。此次胡柳坡之战,梁、河东双方各损失了大半主力,而河东因为死了二号统帅周德威,更显得不划算。李存勖心情大坏,引兵归还晋阳。

虽然在梁朝和河东的战争中,河东占了明显的上风,梁军屡战屡败。但此时梁朝还没有受到致命性的打击,依然有能力发动对河东的战争。贞明五年(公元 919年)四月,梁朝为了扭转对河东的不利局势,派贺瑰渡河攻河东。贺瑰上次在胡柳坡没占到李存勖的什么便宜,这次势在必得,率梁军乘做大舰围攻黄河南岸的德胜南城(今河南濮阳境内),梁军知道李存勖必然要前来,所以想在李存勖来之前拿下德胜城。梁军象疯狗一样对德胜城连抓带咬,守将氏延赏向李存勖告急,李存勖果然率军前来解围。

李存勖看到梁军在河南岸泊有大舰,知道梁军主力多集于舰上,一时没有想出好办法,便重金悬赏征求破舰的办法。一听有重赏,几十位“身怀绝技”的 “民间高人”来到大营,扬言有破舰之策。这个说我嘴里能吐火球,那个说我能念咒语让敌人刀枪动弹不得。李存勖一听很高兴,便让他们当着他的面试验一下,结果这干子“民间高人”全都现了原形,没一个是真的,李存勖气的把他们乱棍打出。

这时,李存勖的部将王建及挺身而出,大叫道:“臣有办法!”李存勖问他有何妙计,王建及笑着附在李存勖的耳朵上:“如此如此,这般这般。”李存勖也不禁眉开眼笑。

王建及的办法其实也很简单,就是火攻。他用大铁链把几十条小船固定起来,带上三百名死士,带着武器坐连锁船渡河。当船行至河中央离梁军大舰不远处,王建及命人把灌满油膏的大坛子放在堆满木头的竹筏子上,点上火后,顺风向梁舰冲来。王建及划着连锁船在后面跟着,放烟大喊,制造声势。梁军没有料到河东军居然还会玩这一招,火船撞着梁舰,大火四起,梁军死伤无数,撤回河南。这次贺瑰本想给李存勖点颜色看看,好在皇帝面前显摆显摆,哪想到被河东军一把火烧了回来,心里窝囊,不久便郁闷而死。

贺瑰死了,但梁朝并没有任何收军的意思,并派开封尹王瓒接替贺瑰继续和河东军作战。河东军也不怕梁军,手下败将,怕你做甚?两军每天吃完饭睡足觉后,就捉对厮杀,谁也不服谁。一个多月间,两军共打了一百多场,互有胜负。

虽然最终梁朝被河东灭亡,但梁军的战斗力和素养绝不逊色于河东军,之所以梁朝最终灭亡,是因为这场梁和河东的这场战争真正的主角并不是两支军队中的任何人,而是李存勖和朱友贞。两军博弈,博于帅而非博于卒,如果把朱友贞和李存勖的位置调换过来,最终灭亡的就可能是河东而非梁朝。当然这又引出了一个话题,就是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奴隶创造历史”?以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应该是奴隶创造历史,但又不能否定英雄在历史进程发挥的重要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个人认为,奴隶创造历史,英雄改变历史。

李存勖想急于求成,亲自率军来劫梁军的粮草,逼迫梁军决战。可没想到王瓒早就料到李存勖会出这样的损招,伏兵半路,把李存勖杀个大败,又差点活捉李存勖。有时真为梁朝可惜,梁军至少有三次活捉李存勖的机会,全都被浪费掉了,成功一次就足以改变历史,也许这就是“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