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砀山“无赖”乱世枭雄(第5/13页)

曹操在平定袁绍势力后,号称八十三大万南下,而朱温还没有平定李克用,就也要南下了。乾宁四年(897年)刚入春,朱温大举南下。因为朱友恭前不久和淮南军作战大胜,占领了鄂州(即今武汉),鄂州地尽长江之利,顺江东下可直达南京,这也是朱温顿起南征雄心的原因。让庞师古率东路军出清口,葛从周率西路军出安丰,两路合进。淮南行政长官杨行密得知朱温大举南下,心中暗骂: “你这个不要脸的朱三,我杨某人招你惹你了,来找我的麻烦?”

杨行密可不是李煜,那也是个久经考验的“地主阶级革命家”,不怕你这手。杨行密派朱温的老朋友朱瑾赴寿春“招待”庞师古,没想到朱瑾这回突然开窍了,上次朱温用火攻,这次我用水攻,结果庞师古部措不及防,被朱瑾“水淹七军”,汴州兵全都变成了“虾兵蟹将”,庞大将军也死于大水之中。西路的葛从周见庞师古完了,可不想玩水,也退了回来。

其实这次清口之败,负主要责任的还是庞师古。首先汴军所驻扎的清口地势低下,前面高处就是淮河,淮南军一放水,汴军根本没地方跑。而且部下已经有人看到这个危险,提醒过庞师古。可庞师古对朱温的忠心实在是大大地,没有得到朱温的命令,不能乱换地方,最可气的是庞师古居然杀了提醒自己的这个有识之士,真是愚蠢加糊涂,该死的很。

来而不往非礼也,杨行密也想给朱温点颜色看看,光化二年(公元 899年)的五月,杨行密尽起精甲五万大举来犯,徐州告急。朱温听说杨行密得理不让人,心想:“真是给脸不要脸,我都撤军了,你这厮还来纠缠洒家?”朱温准备亲征,教训杨行密,给庞师古报仇。可杨行密一听朱温要来,二话没说就撤了。

朱温其实也不想和杨行密玩命,毕竟北方事多,李克用是最大的威胁,还有占据幽州的刘仁恭、占据镇州(今河北正定)的王鎔,以及魏博的罗宏信,犬牙交错,形势还不明朗。在北方形势没有稳定之前,不宜在南方大动干戈。

朱温对时局的分析确实很正确,幽州节度使刘仁恭出兵攻魏博军,陷屠贝州(今河北清河),罗宏信向朱温求救。汴军在内黄和幽州军大战,二下正打的难解难分之际,驻守山东的葛从周火速派兵支援,大败幽州军,斩首二万多。刘仁恭偷鸡不成蚀把米,败回沧州。

打完刘仁恭,朱温又和李克用干上了。潞州是晋阳和汴州之间最重要的军事据点,谁得到潞州谁就占据有利地势。可这一仗朱温打的很不顺利,最终还是没有夺下潞州,这成了朱温的一块心病。

朱温占不了李克用的便宜,又打起了刘仁恭的主意。光化三年(900年)的四月,朱温命葛从周率山东军北上攻打沧州,这一次比较顺利,连下沧州德州。刘仁恭前来找葛从周算账,结果被葛从周猛吃了一顿,死伤万余。刘仁恭其实也是不自量力,当时北方实力最强大的是李克用和朱温,刘仁恭实力有限,应该在学会在夹缝中生存,而不是四处招摇。

李克用偷袭洺州,准备消灭魏博,朱温又不辞辛苦的去收复洺州。没想到攻占的李进通听到朱温来了,吓的肝惊胆裂,溜了。朱温见李进通跑了,没地方发泄愤怒,便顺道去镇州收拾王鎔。照例葛从周为前军,朱温坐纂中军。王鎔这个害怕啊,忙派部下周式求和。

朱温刚开始还怒气冲冲,周式的口才不错,娓娓而谈:“朱公是当世豪杰,是我朝的齐桓晋文。齐桓晋文都是仁义之师,朱公的仁义不在齐桓晋文之下,还是给王鎔留条生路吧。”

但凡残暴的人多喜欢听别人夸他仁义,朱温也不例外,激动的握住周式的手说:“周式同志说的太好了,就这样吧,王鎔送个人质过来,我就撤兵。”王鎔没有办法,只好送儿子王昭祚做人质,朱温撤军。

朱温决定要北方开拓一个全新的局面,十一月间,派大将张存敬出征刘仁恭,攻下瀛州(今河北河间)、莫州(今河北莫县)。张存敬受朱温命令转攻定州(今河北定县),义武军节度使王郜(王处存之子)没有打过张存敬,擕家小逃到晋阳。王郜的叔叔王处直知道不是朱温的对手,向朱温请和。

朱温写信质问定州“为什么经常拍李克用的马屁?”王处直回信说:“我哥哥和李克用在讨伐黄巢的时候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加上又是邻居,平时红白喜事也少不了来往,并没有什么别的企图。”

朱温此次北征镇、定主要是战略威慑,让这几个实力不强但却可以左右他和李克用之间均势的军阀倒向自己,孤立李克用。王处直既然答应做自己的附属,其他的一些“地市级”军阀也纷纷向朱温臣服,东北局势稳定下来,便收兵回来。